初冬的夜,带着一股子渗入骨髓的湿冷。
平栾市公安局办案中心的灯光,却亮得如同白昼,灼烧着夜幕下的每一丝阴影。审讯室内的空气粘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混杂着烟草、速溶咖啡和人体长时间紧绷后散发出的疲惫气味。
“陆野靠在椅背上,闭着眼揉着太阳穴,桌上摊着‘毒苗’链条的资金流向图。这时,办公桌上的加密电话响了,是赵晓萌从市局技术科打来的:‘刚从省厅数据中心拿到 “康利源” 的跨境资金数据,发现它跟 “李氏集团” 的旧账户有关联,已经把比对报告发你了 —— 你别熬太晚,我让食堂留了热汤,让小陈给你送过去。’
陆野睁开眼,看着邮箱里赵晓萌发来的报告,红色标注的关联节点清晰明了。他回拨过去:‘谢了,你也早点休息。’‘放心,我这边数据备份完就走 —— 对了,你爸今天给你发了条语音,说家里的茉莉开了,让你有空回去看看,我帮你存下来了,等你忙完发你。’
听着赵晓萌的声音,陆野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分析链条的疲惫,好像被这份带着细节的关心悄悄化解 —— 这就是他和赵晓萌的默契,从工作到生活,从不需要刻意,却总能精准接住彼此的压力。”
“头儿,平栾那边张某的口供,和咱们刚摁住的刘海几个‘中间人’的交代,对上了!”年轻的刑警王硕抱着一摞刚打印出来的笔录,几乎是冲进了临时开辟的案情分析室,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甚至有点破音。
分析室里烟雾缭绕,白板上原本零散、断裂的线索和人名,此刻正被一条条红色的马克笔箭头疯狂连接。站在白板前的,是专案组组长,老刑警赵保国。他没回头,只是用粗壮的手指敲了敲白板上“张某”和“刘海”之间的那条红线,沉声道:“嚷嚷什么?对上了是应该的,对不上才叫活见鬼。把细节捋清楚,我要的是铁证,是能钉死每一个环节,让检察院那边挑不出毛病的铁证!”
陆野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骨节发出咔哒的轻响。他走到白板前,目光锐利如刀,缓缓扫过那些逐渐变得清晰的名字和箭头。
“不是对上了,是‘咬死’了。”陆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冷的质感,让王硕瞬间冷静下来,“赵队,这条藏在冰面下的‘产业链’,轮廓基本清晰了。比我们最初预想的更完整,更……专业。”
他拿起一支蓝色记号笔,在白板空白处,重重地画下了四个方框,然后用粗重的线条将它们串联起来。
“一条完整的,‘回收—加工—销售’的黑色利益链条。”陆野的笔尖点向第一个方框,力道大得几乎要戳穿白板。
【源头环节:鬼影幢幢的“回收”】
“源头在这里。”陆野的笔尖重重落在第一个方框,“以刘海为首的中间人团伙,他们就像是潜伏在阴影里的鬣狗,嗅觉灵敏,无孔不入。”
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审讯刘海时,对方那看似配合,实则眼神闪烁的模样。
“他们的手段,总结起来就两条:金钱开道,感情绑架。”陆野语速不快,确保每一个字都砸进在场所有干警的心里,“对于像平栾市疾控中心张某这类,手握实权却又意志不坚定,或者单纯被基层琐碎工作和微薄薪水磨掉了初心的内部人员,他们直接砸钱。现金、购物卡、甚至是承诺其子女出国留学的‘赞助费’,简单,粗暴,但往往有效。”
王硕忍不住插嘴:“那张某……”
“张某?”陆野冷笑一声,“他倒不算完全的铁石心肠,刚开始也犹豫过。但刘海他们玩得更绝,摸清了他老婆常年卧病,孩子上学急需用钱的软肋。先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然后就是一次次‘朋友聚会’,‘感情联络’,把他一步步拖下水。等他反应过来,裤脚已经沾满了泥泞,想回头,难了。”
赵保国哼了一声,吐出一口烟圈:“拉人下水,他们倒是专家。除了这些‘内鬼’,还有呢?”
“还有管理混乱的医药公司。”李锐的笔尖移动到下一个点,“利用监管漏洞,或者干脆买通仓库管理员,将本该严格按照规定流程销毁的临期、过期疫苗,‘偷梁换柱’,用假冒的销毁记录,把这些‘问题苗’神不知鬼不觉地弄出来。更有甚者……”
他顿了顿,声音更冷:“是从境外,通过走私渠道,进来的那些价格低廉到令人发指,质量和安全性完全没有任何保障的‘三无’疫苗。这些玩意儿,成本可能只有几块钱,甚至更低,简直就是把毒药装进了疫苗的瓶子。”
分析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记录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以及某些干警压抑的粗重呼吸。一想到这些来路不明的东西可能已经被注射进孩子的身体,一股无名火就在每个人胸腔里燃烧。
【加工环节:触目惊心的“造假”】
陆野的笔,移向了第二个方框。这个环节,是他亲自带人端掉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