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问题疫苗案”主要犯罪链条的摧毁,登上了本地新闻头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但在平栾市公安局那间依旧灯火通明的专案组办公室里,却嗅不到半分庆功的气息。空气里弥漫的,是另一种更为沉重、更为紧迫的压力——一种源于未知风险和潜在巨大危害的倒计时压力。
物理层面的犯罪网络被打掉了,但那些已经如同污水般渗透进渠道,甚至可能早已被注射进无辜者体内的“毒苗”,却成了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们像一颗颗潜伏的炸弹,引信仍在无声燃烧,谁也不知道下一声爆炸会在何时、何地,以怎样惨烈的方式响起。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抓人破案!”秦卫国总队长的声音在紧急会议上如同炸雷,他粗糙的手掌拍在桌面上,震得茶杯盖叮当作响,“案件的侦破是上半场,现在,下半场开始了!目标是:控制危害,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这是比抓捕更艰巨、更复杂的战斗!”
专案组的工作重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战略转移。从刀光剑影的侦查抓捕,转向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战役。
李锐眼窝深陷,但目光却像淬了火的刀子,紧紧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据流。那是从刘海、张某以及“永丰冷链”窝点查获的,残缺不全的发货记录、伪造的批号清单,以及部分未来得及销毁的旧标签信息。
“我们在和垃圾数据搏斗,”他声音沙哑地对身旁负责数据建模的同事说,“这帮混蛋留下的记录混乱不堪,真假难辨。但我们必须从这些垃圾里,淘出能指向那些‘毒苗’的关键信息!哪怕只有一点点特征,也能缩小排查范围!”
时间,成了最奢侈的资源。
在省公安厅的强力协调下,一份由省公安厅、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三家权威部门联合起草的《关于立即开展全省问题疫苗紧急排查处置工作的请示报告》,以最高的“特急·绝密”等级,被专人送达,摆在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案头。
这份报告,与其说是请示,不如说是一份沉甸甸的“风险预警”和“战斗檄文”。它用最精炼、最严峻的语言,陈述了已查明的“毒苗”网络运作模式,详细罗列了可能流入市场的疫苗种类(主要是几种国家计划免疫范围内的基础疫苗),以及通过对查获物证进行技术剥离和逆向分析得到的、为数不多的批次特征——尽管绝大多数标签系伪造,但油墨成分、包装材质、瓶体规格上的细微差异,在顶尖刑侦技术和药监专家眼中,依然留下了可供追溯的蛛丝马迹。报告最后,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强调了其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巨大威胁,并正式建议:立即启动省级药品安全事件一级应急响应预案!
消息反馈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就在报告送抵后数小时内,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原件(影印件)便被送到了专案组指挥中心。
批示只有短短几行字,却重逾千钧:
“同意启动应急响应!人民健康安全高于一切!要求各地各部门坚决、彻底、快速完成排查处置工作,确保不漏一针,不留隐患!对在此项工作中失职渎职、推诿扯皮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字里行间透出的决绝和力度,让所有看到这份批示的人都精神一振,同时也感到了泰山压顶般的责任。
最高指令如同被点燃的烽火,从省城核心迅速传遍三湘四水的每一个角落。
省药监局、省卫健委的指挥中心,瞬间进入了“战时状态”。指示灯疯狂闪烁,电话铃声、传真机运作声、键盘敲击声、各级联络员急促的对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高度紧张却又秩序井然的特殊韵律。
一份份标注着“特急·明电”的加密文件,通过内部保密网络、机要传真,如同雪片般飞向各市(州)、县(区)的药监、卫健部门和疾控中心。文件内容详尽至极:排查通知、问题疫苗可能存在的特征清单(附高清对比图)、现场封存流程、召回操作规范、接种者追踪与医学观察指南……事无巨细,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将一套标准化的应急处置流程,精准投送到全省每一个可能涉及的终端节点。
“快!再快一点!”省药监局指挥大厅里,一名负责联络的干部嗓子已经喊哑了,“要求他们收到指令后,一小时内必须完成辖区内所有相关单位的初步传达和部署!六小时内,必须有初步排查结果上报!二十四小时内,可疑批次的封存必须完成!”
全省医疗卫生系统,这部平日里精密但略显沉稳的庞大机器,此刻被注入了最高功率的指令,每一个齿轮都开始超负荷地疯狂运转起来。从省城到偏远乡镇,无数药监员、疾控人员、基层医护被从日常工作中抽调出来,投入这场突如其来的“扫雷”行动。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弥漫着消毒水味和一种无声的紧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