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王铁蛋就带着班里的五个战士,背着扩音喇叭和招兵告示,踏着薄霜往黑云山脚下的几个村镇赶去。
他们身上崭新的单兵装备在晨光里格外醒目,QBZ-191 自动步枪斜挎在肩上,枪身的冷光透着一股精气神。
“都打起精神来!” 王铁蛋边走边叮嘱
“记住连长的话,咱是来招抗日的好汉,不是来抓壮丁的。要跟老百姓好好说,让他们知道咱队伍是干啥的。”
几人先到了离黑云山最近的王家屯。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裹着棉袄的老乡正缩着脖子晒太阳,看到他们走来,都好奇地打量着。
王铁蛋把招兵告示往墙上一贴,清了清嗓子,打开扩音喇叭:“老乡们!都过来看看嘞!咱是黑云山的八路军,专门打鬼子、保家乡的!
现在招兵,只要是年满十八到三十五的汉子,愿意跟小鬼子干到底的,都能来报名!管吃管住,还发新衣服、新枪!”
喇叭的声音在村子里回荡,很快就围过来一群人。
有人指着告示上的字问:“同志,你们真能管住饭?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那是自然!” 王铁蛋拍着胸脯,“咱八路军有纪律,秋毫无犯!而且咱队伍的装备,那可是没话说,昨天你们说不定都看到了,天上飞的铁家伙都是咱的!
跟着咱干,不仅能报仇雪恨,还能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
人群里有个瘸腿的汉子挤了出来,他脸上有道长长的疤痕,眼神里带着一股子狠劲:
“俺叫王二柱,前阵子鬼子扫荡,俺爹娘都被他们杀了。俺想报名,能收下俺不?”
王铁蛋一看他虽然腿瘸了,但身板结实,眼神里有血性,
忙说:“只要有抗日的心,咱都要!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当兵苦,打仗更危险,你怕不?”
“怕个球!”
王二柱啐了一口,“俺这条命早就该跟小鬼子换了,能死在杀鬼子的战场上,值了!”
“好样的!”
王铁蛋当即给他登记,“你跟咱走,到了驻地先检查身体,没问题就能入列。”
旁边的老乡们见状,也开始议论纷纷。
有几个年轻小伙子蠢蠢欲动,互相使着眼色。
一个老汉拉着儿子的胳膊说:“柱子,要不你就去吧,跟着八路军干,总比在家里等着被鬼子欺负强。”
那小伙子咬了咬牙,往前一步:“俺也报名!俺叫李根生,会打枪,以前跟着猎户学过!”
一上午下来,王家屯就报了八个名。
王铁蛋带着他们往隔壁的李家坳赶,路上又遇到几个从别的村子跑来的年轻人,都说要报名参军。
到了李家坳,情况却有点不一样。
村里的保长是个滑头,看到他们就拦着:“各位同志,不是俺不支持,只是村里的壮丁都走了,地里的活咋办?再说了,鬼子要是知道了,还不报复咱村?”
“保长同志,你这话就不对了!”
王铁蛋严肃地说,“小鬼子之所以敢横行霸道,就是因为咱中国人不团结,要是个个都怕这怕那,那咱迟早都得成亡国奴!
只有大家伙儿拧成一股绳,把鬼子赶出去,才能有安稳日子过!”
这时,人群里站出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手里拄着拐杖
,颤巍巍地说:“保长,你别拦着了。俺孙子就是被鬼子抓走的,俺愿意让俺二孙子去当兵,就算死了,也得拉个鬼子垫背!”
有老太太带头,村民们的热情也被点燃了。
最后李家坳一下子报了十五个人,比王家屯还多。
就这样,王铁蛋他们跑了三天,把黑云山周边的十几个村镇都跑遍了。
每天晚上回到驻地,都能带回几十个报名的青壮年。曾夏勇让人在驻地门口搭了个招兵点,安排军医给报名的人检查身体,林锐则负责登记造册、宣讲纪律。
新招募的士兵里,有农民、有猎户、有被鬼子迫害过的难民,还有几个原来是国民党军队里的逃兵,听说这里能好好打鬼子,也跑来报名了。
曾夏勇特意交代,不管以前是干啥的,只要真心抗日,遵守纪律,一视同仁。
第四天傍晚,王铁蛋带着最后一批报名的人回到驻地,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他抹了把汗,对曾夏勇汇报:“连长,这三天一共招了二百三十多个人!比咱预想的还多!”
曾夏勇看着招兵点前排着的长队,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小子,干得不错!这些都是好苗子,要好好培养。就编入三大队吧”
‘’是‘’
现在的三大队加上这新入伍的230人,加上原有的270人,总共500人,差不多满编了。
全连上下,系统给的两支部队合计3000余人,加上新组建的这三大队500人,现在曾夏勇的六连就有了3500余人。
加上那些豪华的装备,战斗力堪比一个师。
他走到队伍旁,看着这些脸上带着青涩和激动的年轻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