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成年之后,依然要背负着令人心力交瘁的“奉献”重担,难以脱身,更难以自拔。
这跟性别无关,人们好像普遍默认家中的长子长女要稳重、要承担责任和压力,更要求他们要出色,还要事事做到“先人后己”。
“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在外人口中是一种夸赞,但对于长子长姐来说,却只是一副沉重的脚镣手铐,束缚了自由,也承载着无数无处倾诉的艰辛无奈。
长子长女几乎都被洗脑成了血包一样的存在,莫瑶很想问一句:凭什么?
谁还不是第一次做人?
想到这里,她拿着木棍的手又恨恨的往地上戳了戳。
其实她应该是家里的老二,她上头还有一个姐姐叫何家美,只不过没有养住,一岁多时掉在火盆里呛死了。
而她是刘美心19岁的时候生的。
也就是1952年,那时还是建国初期,那时候国家状态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
经济上,继承了一个十分落后的烂摊子,工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收入300多,工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下降,亩产仅几十斤,许多地区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可想而知,根本不会有什么好东西吃。
等原主出生,便自动成为这个家的长女和大姐。
因为算命先生说何家的第二胎原本该是个男孩,是何家丽命硬抢着投胎,挤走了他。
而且原主一出生就爱哭,所以刘美心不喜欢她,没等满周岁就丢给婆婆何文氏养,她则跟着何常胜一路向西北,从扬州江都老家到安徽淮南这个刚成立的工业城市支援建设。
淮南是个煤城,但因为是新建的城市,士农工商一应俱全。
城市建议哪哪都需要人手,工作并不难找,何常胜来了就在“皮毛号”——一家专门做皮毛加工的公司上班,没几年,上面政府开始实行公私合营,皮毛号和其他工商业公司都合并了,归外贸局管。
刘美心一直跟着丈夫,没多久也被安排在酱油厂上班。
算是双职工家庭。
两口子在外工作,从1952年出生到1962年这10年间,何家丽跟着奶奶何文氏在扬州江都度过了童年。
何常胜和刘美心只偶尔来信,每两年过年或者五月端午回去一趟。
路远,偶尔还遇上发大水,来回实在不方便,所以一家子见面的机会很少,要说有多少感情那肯定是没有的。
这不,三年困难时期来了。
农村日子实在不好过,都有人吃草根树皮了,农村的土地都光秃秃的,何文氏给儿子何常胜写信说明情况,何常胜也不放心老娘和女儿,便写信让老太太带着女儿走水路来到淮南。
这些年,刘美心又怀过一个,可惜流了。
此后好多年都没有怀孕,等怀上老二何家文时都是8年后了,如今又怀上第三胎,何常胜很想要个男孩,日日在灶王像前祷告。
刘美心说:“你跟灶王祷告有什么用,生下来说不好是个只吃饭不干活的”。
何常胜:“要是个男孩,吃饭不干活我也认了,咱们背井离乡,没有个男孩以后怎么顶门立户?”
刘美心心里也不好受,这都第三胎了,怎么也该是个男孩了吧?
这年代没有儿子总被人耻笑是绝户头,何常胜觉得这是实际问题,他做梦都想要儿子,并不是他有多么重男轻女,而是实在不想被死对头大老汤笑话只能生丫头片子。
让老太太来,一个能照顾下刘美心,另外一个就是长女何家丽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再不送到学校都要被耽误了。
难道是上辈子过的太舒心了,老天看不下去了?
何家丽看着自己这骨瘦如柴的模样,已经10岁的她,看着就像6-7岁的小身板,再次叹了口气。
一旁的何文氏看到大孙女这小大人的忧愁模样,心里对她的心疼又多了一分。
这孩子从小在她身边长大,跟儿子儿媳也没怎么相处,这段时间看她时不时就叹气,怕不是心里正忐忑着。
喜欢综影:我自有精彩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综影:我自有精彩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