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回:天伦悟道和为贵 诸界风云静中观 (第一节)
玄唐长安的春日,似乎总带着几分被无形之力涤荡过的清澈与鲜活。星宿大阵无声运转,引星辰之力,梳理地脉,使得这帝都的灵气愈发温润祥和,连带着寻常百姓都觉得今年春日,花开得格外繁盛,鸟鸣得格外悦耳。
而这股生机勃勃的春意,在唐王府内院,更是浓郁得几乎化不开。
今日天气晴好,暖阳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精心打理过的花园里。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皆笼罩在一层融融暖意之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那片柔软的草地上,几个小小的身影正在嬉戏玩耍。
为首的是一个虎头虎脑、穿着大红遍地金袄裤的男孩,约莫两三岁模样,跑起来还有些蹒跚,却精力旺盛,正是被李之源硬扣上“李狗蛋”之名的嫡长子。不过在王府内,无人敢直呼其贱名,下人们皆恭敬称“世子”或“哥儿”,奶奶唐王妃和几位李之源侧妃更是心肝肉地叫着。
“哥儿,慢些跑,仔细摔着!”唐王妃坐于花园中央的暖亭里,身下是铺了厚厚软垫的贵妃榻,身上盖着薄薄的锦被,看着孙儿在草地上撒欢,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慈爱笑容。她如今气色极好,因服用了甲子丹,又常得李之源以精纯道元梳理身体,看上去竟比几年前还要年轻精神些。
“祖母,祖母!看!蝴蝶!”小李空(次子)不像哥哥那般活泼,性子更显沉静,他蹲在一株开得正盛的月季旁,小心翼翼地指着一只停留其上的玉色蝴蝶,轻声对亭子方向说道。他眉眼继承了明月的英气与李之源的轮廓,虽年幼,已显沉稳。
“明儿也看到了!”长女李明穿着苏云亲手绣制的淡粉色襁褓,被乳母抱在怀里,挥舞着小手,声音清脆,眼睛亮晶晶的,透着灵秀。她似乎对色彩格外敏感,总是盯着花圃里最鲜艳的花朵看。
“追!追!”次女李清则显露出柳萱儿般的活泼,在乳母怀中也不安分,扭动着小身子,指着奔跑的世子,咿咿呀呀地喊着,小脸因兴奋而红扑扑的。
三女李灵被明珠逗弄着,发出“咯咯”的清脆笑声,她似乎格外敏锐,能察觉到旁人不易察觉的细微动静,比如蚂蚁搬家,或是叶片上滚动的露珠。
几个孩子,空、明、清、灵,虽性格迥异,却都冰雪可爱,环绕在唐王妃视线所及之处,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天伦图卷。欢声笑语,如同最动听的乐章,充盈着整个庭院。
暖亭内,不仅坐着唐王妃,几位侧妃也都在旁相伴。
繁花坐在王妃下首的小杌子上,正细心地剥着一颗水晶葡萄,将晶莹的果肉喂到王妃嘴边,柔声道:“母亲,尝尝这个,是暖玉谷新送来的,甜得很。”她如今虽已是世子之母,地位尊崇,但对待王妃的恭敬与细心,却从未改变。
苏云坐在一旁,面前摆着一副小小的绣架,她一边穿针引线,绣着一方帕子,上面是几竿翠竹,清雅脱俗,一边陪着王妃说话:“母亲近日气色越发好了,看来王爷寻来的那安神香确有奇效。”
柳萱儿则没那么安静,她倚在亭柱旁,手里捻着一朵刚摘的海棠,笑嘻嘻地说:“可不是嘛!我看母亲如今比我们几个精神头都足!昨儿个还说要教灵儿认字呢!”她口中的灵儿自然是三女李灵。
明珠正拿着一块软糯的糕点,自己咬一小口,又递到李灵嘴边,看着女儿像小松鼠般鼓着腮帮子咀嚼,乐得眉眼弯弯:“母亲那是疼灵儿!咱们灵儿最聪明了,是不是呀?”
就连一向清冷的明月,也并未像往常那样抱剑立于远处,而是坐在亭子边缘,目光看似警惕地扫视四周,实则大部分注意力都落在草地上奔跑的世子(李狗蛋)和安静观察的李空身上。听到明珠的话,她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牵动了一下,算是回应。
唐王妃听着儿媳们的话,看着眼前这和睦景象,心中熨帖无比。她拍了拍繁花的手,又对苏云笑道:“你那竹绣得越发有风骨了,瞧着就让人心静。”接着又嗔了柳萱儿一眼,“就你嘴贫!”最后看向明珠和明月,眼神温和,“孩子们都懂事,是你们的功劳。”
她目光扫过亭外,看到那个略显局促、想靠近又有些犹豫的身影,正是她的丈夫,李修。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尤其是看到儿子李之源如今的成就与威望,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李修早已没了当初的潇洒不羁,更多了几分小心翼翼与试图弥补的诚恳。
唐王妃心中暗叹一声,终究是心软了,对着亭外扬声道:“杵在那里做什么?太阳底下不晒吗?还不进来喝杯茶!”
李修闻言,如蒙大赦,脸上立刻堆起笑容,快步走进亭子,挨着明月下首的凳子坐了,搓着手道:“不晒,不晒,看着孩子们玩,心里高兴。”他目光落在草地上的孙儿们身上,眼中流露出真实的慈爱。
唐王妃瞥了他一眼,习惯性地刺了一句:“现在知道高兴了?早些年干嘛去了?”语气却已无多少怨怼,更像是一种带着嗔怪的调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