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实那番关于“根”与“树”的话语,如同秋雨润物,在宋家每个人的心中悄然渗透。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林薇独自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
她拿起电话,先打给了楚瑶:“瑶瑶,来我办公室一趟好吗?我有个想法。”
接着,她又拨通了杨帆的电话:“杨帆,方便的话请来一下,我想请教你一些关于企业传承的问题。”
初提构想
当楚瑶和杨帆先后抵达时,林薇已经在白板上画下了一棵大树的草图,根系部分特意标注着“诚信、团结、不忘本”。
“爸前几天的话,让我想了很多。”林薇指着草图,“咱们宋氏现在就像这棵大树,枝干越来越茂盛。但要想让它历经风雨而不倒,可能需要一份...类似于‘树木养护手册’的东西。”
楚瑶若有所思:“你是说,把爸说的那些道理,还有咱们这些年的经验,变成文字?”
“不止是道理和经验,”杨帆敏锐地察觉到林薇的深意,“你是想建立一套家族企业的治理规则。”
林薇点头:“我想提议制定一份《宋氏家族宪章》。明确家族成员进入企业的标准、股东的权利与义务、家族的价值观,还有未来传承的原则。”
这个提议让三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知道,这将是宋氏从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治理结构转型的关键一步。
首次家庭会议
周末的家庭聚餐后,林薇正式提出了制定家族宪章的构想。
不出所料,反应各不相同。
宋卫国首先表示疑虑:“一家人还要立规矩?是不是太见外了?”
宋建国则更关注实际利益:“那以后咱们自家人进公司,是不是也要跟外人一样考试面试?”
赵金凤安静地听着,许久才开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前咱们家小,靠嘴说就行。现在这么大摊子,是该有个章程。”
最让人意外的是宋老实的态度。他一直闭目养神,直到所有人都发表完意见,才缓缓睁开眼: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家业大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薇薇这个想法,好。”
老人的肯定,为这场讨论定下了基调。
起草委员会
经过讨论,成立了家族宪章起草委员会,由林薇担任主任,楚瑶、杨帆担任顾问,宋卫国、宋建国作为家族代表,还特意邀请了已经退休的前工商联主席王老作为外部专家。
第一次起草会议上,王老的一番话让大家受益匪浅:
“家族宪章不是冷冰冰的制度,而是家族智慧的结晶。它既要规范行为,也要传递温度;既要面向未来,也要尊重传统。”
委员会决定,宪章将包含家族价值观、企业治理、成员权利与义务、传承机制和争议解决五大板块。
价值观的提炼
如何将宋家多年来潜移默化的价值观转化为文字,成为第一个挑战。
林薇提议做个“家庭记忆挖掘”活动,请每位家庭成员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家族故事。
宋卫国讲起了小时候父亲冒着大雨给客户送货的事:“那天下着瓢泼大雨,爸本来可以改天再送,但他说答应人家的事一定要做到。回来就发烧了,但第二天还是准时开店。”
楚瑶分享了刚嫁入宋家时的一件事:“我刚来的时候想做服装,很多人不看好。但爸妈把养老钱拿出来支持我,说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勾勒出宋氏价值观的轮廓:诚信守诺、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知恩图报...
经过反复讨论,宪章最终确定了核心价值观:“以诚立身,以信立业;团结奋进,创新求变;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准入标准的争议
家族成员进入企业的标准,是讨论最激烈的部分。
宋建国希望为子女保留特殊通道:“自家人总该有些照顾吧?”
但杨帆坚持专业化标准:“如果家族成员能力不足却占据要职,最终会损害所有股东的利益,包括家族自己。”
双方争执不下时,楚瑶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可以设置‘辅导期’制度。家族成员进入企业必须从基层做起,但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同时配备导师,帮助其快速成长。”
这个方案既保持了企业的专业化要求,又体现了对家族成员的关怀,最终获得了通过。
股权机制的创新
关于股权分配和转让的讨论同样充满智慧碰撞。
王老建议:“既要防止股权过度分散导致决策困难,也要避免股权过于集中产生治理问题。”
经过深入研讨,宪章确立了“股权集中、收益共享”的原则:家族成员可持有股权,但投票权委托给家族理事会统一行使;同时设立家族基金,部分收益用于支持家族成员创业、教育和生活保障。
“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决策效率,也让每个家族成员都能分享发展成果。”林薇评价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