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余温与远路
第一百八十二章 故人重逢
深秋的北京,国际能源论坛的会场人声鼎沸,刚结束“全球能源共享联盟”主题演讲的苏晚晴,被潮水般涌来的媒体记者和行业同仁围住。她耐心解答着关于零碳示范村建设、氢储能技术攻关的问题,脖子上的向日葵项链在灯光下闪着温润的光,那是父亲留下的念想,也是她一路前行的力量。
好不容易摆脱人群,刚走到会场休息区的走廊,一位身着深灰色西装的老者便拦住了她的去路。老者身形挺拔,虽头发已染霜白,眼角刻着深浅不一的岁月痕迹,但脊背依旧笔直,尤其是那双眼睛,在看到她的瞬间,泛起了熟悉的光亮,像是蒙尘的星辰被突然点亮。
“晚晴,真的是你?”老者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微颤,伸出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片刻,似乎想触碰她的肩膀,又因克制而轻轻收回,落在身侧微微握紧。
苏晚晴愣在原地,目光在对方脸上定格了足足三秒。这张脸,曾无数次出现在父亲书房的旧照片里——泛黄的影像中,他与父亲并肩站在苏氏早期的实验室里,两人都穿着白大褂,笑容青涩却坚定。他是父亲苏振海创业初期最得力的伙伴,是苏氏集团首任技术总监,也是当年在“暗鸦组织”疯狂渗透苏氏时,突然销声匿迹、被外界误传为“叛逃”的陈敬之。
“陈叔叔?”苏晚晴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记忆如同被按下快进键的影片,瞬间翻涌而来。小时候,陈敬之是家里的常客,每逢周末都会提着她最爱的草莓蛋糕上门。他会把她抱到实验室的操作台前,耐心教她辨认各种仪器,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光伏板如何将阳光变成电能,还笑着说:“晚晴以后要接你爸爸的班,做能源领域的小勇士,把光明送到全世界。”
可在她十岁那年,陈敬之突然失踪了。那天父亲回到家时,眼底满是血丝,沉默了一整晚,只在睡前摸了摸她的头说:“陈叔叔因个人原因离开了,以后很难再见面。”直到三年前,她整理父亲遗物时,才在书桌最底层的暗格里发现了一封未寄出的信。信中父亲写道:“敬之是为了保护核心技术图纸不被‘暗鸦’夺走,才假意叛逃,独自带着图纸远走他乡。他知道太多苏氏的技术机密,‘暗鸦’不会放过他,唯有隐姓埋名,才能保全自己,也保全苏氏最后的希望。”
二十年来,苏晚晴无数次想象过陈敬之的模样,却从未想过会在这样的场合重逢。她看着眼前这位鬓角染霜的老者,眼眶瞬间泛红,快步上前:“陈叔叔,真的是你!这些年,你去哪里了?我们找了你好久。”
陈敬之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眉宇间带着父亲影子的姑娘,眼眶也忍不住湿润了,他抬手拭去眼角的湿润,声音依旧带着哽咽:“孩子,让你和你父亲受苦了。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苏氏,看着你从废墟中把企业一点点拉起来,看着振海的遗志被你传承,看着分布式光伏项目照亮那么多偏远村落,我既欣慰又愧疚——没能在你最难的时候陪在你身边,帮你分担哪怕一点点。”
两人找了个安静的贵宾休息室坐下,服务员送来温水,陈敬之捧着水杯,指尖微微发颤,缓缓讲述起这二十年来的经历。当年,“暗鸦组织”以他家人的安全相要挟,逼迫他交出苏氏的核心能源技术图纸。为了保护家人和技术,他与父亲秘密商议,上演了一场“叛逃”的戏码。他带着加密后的技术图纸,在父亲安排的秘密通道帮助下,连夜离开了国内,从此隐姓埋名,辗转于欧洲多个国家。
“‘暗鸦’的人一路追杀,我不得不频繁更换身份,住最便宜的出租屋,做最普通的工作,晚上才能偷偷拿出图纸继续研究。”陈敬之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我在一家小型科研机构做过清洁工,在实验室打过杂,就是为了能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动态,完善当年我和你父亲未完成的氢储能项目。我知道苏氏后来遭遇变故,振海他……”说到这里,他哽咽着说不下去,停顿了许久才平复情绪,“我多次想回来帮你,可‘暗鸦’的余党一直盯着我手里的技术,我怕自己出现会给你和苏氏带来灭顶之灾,只能在遥远的地方,默默为你祈祷。”
直到半年前,国际刑警组织彻底肃清了“暗鸦”的残余势力,他隐藏的身份才终于安全。得知北京要举办国际能源论坛,而苏晚晴会作为重要嘉宾出席,他立刻订了机票,不远万里赶来,只为亲眼看看长大成人的她,看看重生的苏氏。
“陈叔叔,你没有对不起我们,反而该是我们谢谢你。”苏晚晴递上一张纸巾,眼中满是敬佩与心疼,“若不是你守住了核心技术,苏氏的技术革新也不会这么顺利。这些年,你一个人在外漂泊,一定受了很多苦。”
陈敬之摇了摇头,擦干眼泪,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不苦,只要苏氏还在,只要振海的初心还在,我吃再多苦都值得。”他看着苏晚晴,目光中满是期许,“听说你们现在正在攻关氢储能技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