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山旅部内,李云龙和赵刚正对着摊开的地图低声交谈着。窗外,根据地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远处后山兵工厂传来的隐约机器轰鸣声,象征着这片土地蓬勃的生机与力量。
赵刚放下手中的铅笔,脸上露出一丝宽慰的神色,说道:“老李,刚接到老孔和张主任从王家湾发来的电报。他们已经安全抵达,二团和四团也顺利安置完毕。效率很高,已经开始执行旅部的计划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招收新兵,并且已经向周边日军占领的县城方向派出了多股侦察兵,密切监视敌人的动向。新兵训练工作也同步展开了,利用带过去的装备,架子很快就搭起来了。”
李云龙闻言,满意地点点头,用粗大的手指敲了敲地图上的王家湾位置:“好!老孔和张家欣办事,我还是放心的。王家湾是咱们的老底子,群众基础好,只要站稳脚跟,很快就能发展起来。这样一来,咱们和虎头山互为犄角,小鬼子以后再想扫荡,就得掂量掂量了。”
他顿了顿,忽然想起一事,抬头看向赵刚,眼中带着期待:“对了,老赵,这次咱们端了灵石县的老窝,捞回来不少好东西。我记得电台好像也搞了几部?
这玩意儿可是好东西,比骑兵通讯员快多了!都下发到各团了吧?咱们现在可不是以前那穷酸样了,得鸟枪换炮!”
说到这个,赵刚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从文件袋里拿出一份清单,推了推眼镜,仔细说道:“正要跟你汇报这个事。从百团大战开始至今,我部历次战斗,累计共缴获了日军电台七部。”
“七部?”李云龙眼睛一亮,“好家伙!这下可阔气了!”
“不过,”赵刚话锋一转,“其中有三部在战斗中损坏严重,无法直接使用。但是,咱们旅部修理所的几个老师傅真是立了大功!他们把这七部电台全部拆开,利用能用的零部件互相拼凑、替换,硬是给咱们凑出了五部功能完好的电台!”
“拼凑出了五部?哈哈,好!这些老师傅该奖!”李云龙兴奋地一拍大腿,“加上咱们旅部原来那三部,现在咱们就有……八部了“这下可真是解了渴了!老赵,具体怎么分配的?”
赵刚看着清单,条理清晰地汇报:“经过旅党委研究,目前分配方案如下:一团、二团、三团、四团,每个主力团配属一部电台。
孔副旅长和张主任带领的旅前指以及二团、四团主力驻扎王家湾,单独配属一部电台,用于与虎头山旅部及总部联络。这样,主力作战部队的通讯就基本保障了。”
“嗯,应该的!团长们有了电台,指挥调动就灵活多了!”李云龙点头表示赞同。
赵刚继续道:“另外,按照你的特别要求,我们将一部功率较小、便于携带的小瓦数电台,配属给了林骁的尖刀队。”
“对!这个必须配!”李云龙语气坚决,“林骁他们干的是刀尖舔血的活,经常深入敌后,情报传递必须又快又准!有部电台,关键时刻能救他们的命,也能让咱们及时掌握敌情!”
“是的。”赵刚点点头,“剩下的两部功率较大的电台,则留在旅部,作为对上与总部、师部联系,对下统筹各团的通讯中枢。此外,拆解拼凑后还剩下一些零部件,也已妥善保管,以备日后维修更换之用。”
李云龙对这个分配方案非常满意,他站起身,踱了两步,说道:“有了这八部电台,咱们新一旅的耳朵就更灵了,拳头也能打得更远!好!太好了!”他忽然又想起一事,“对了,老赵,上次开会决定扩大林骁尖刀队的规模,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
赵刚显然早有准备,立刻回答道:“已经落实了。根据你的指示和旅党委的决定,原尖刀分队正式扩编为旅属‘尖刀大队’,编制为营级单位。
计划满编两百人,全部从各团抽调战斗经验丰富、政治可靠、有特殊技能的老兵和骨干组成。目前人员正在陆续选拔和集中。”
“林骁同志任大队长,原突击组组长张攀、渗透组组长张顺、狙击组组长王喜奎、爆破组组长王根生,均晋升为连长,各自负责相应的专业分队建设。
魏大勇、赵老四、二柱子等战斗骨干,也根据其特长,晋升为各分组的组长,暂定为副连级。要求他们不仅要自身军事技术过硬,更要会带兵,会教学,为全旅培养更多的特种作战人才。”
“嗯!”李云龙重重嗯了一声,“告诉林骁,老子给他最好的兵,最好的装备,不是让他当宝贝藏起来的!尖刀大队是全旅的尖刀,也是全旅的种子!他们的训练方法、作战技巧,不能只局限在自己大队里。
要派教官下去,到各团,甚至到各营,去教战士们怎么搞侦察、怎么渗透、怎么打冷枪、怎么爆破鬼子碉堡!要把全旅的战斗力,都给我往上提一提!”
“我已经跟林骁谈过话了,”赵刚接话道,“他完全理解旅部的意图,也表示坚决执行。目前已经初步制定了一个教官轮训计划,准备让张攀、王喜奎、王根生他们,定期到各团去传授经验,帮助训练侦察兵和突击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