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深秋,成都城外的“金鳞”农业试验田笼罩在薄暮之中。月英蹲在由玻璃窗构成的恒暖棚内,指尖轻柔地抚过一株株齐腰高的植物。在特制的泥炭营养土和精心调控的炭盆温度下,这些从交州移栽、又经数次选育的美洲长绒棉已然硕果累累,绽开的棉絮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
“夫人!三锭纺车…成了!” 公输衡激动的声音自不远处的工坊区传来,带着哽咽。月英起身快步走去,裙角沾上了新鲜的泥土。
工坊内,一座借助水轮驱动的庞大机械正在平稳运转。经过齿轮组放大的动力,带动着三个竖直的纱锭飞速旋转。原本需要手工反复梳理、捻合的棉条,此刻正被均匀地牵伸、加捻,化作三股连绵不绝的细纱。与它相连的,是另一台结构更为复杂的水力织布机,梭子在其中自动往复穿梭,将棉纱织成致密的斜纹棉布,其效率,是熟练织工的上百倍。
“好!”月英眼中光华大盛,她亲自上前,抚摸着刚刚落下、还带着机器余温的布匹,“传令,即刻依此图纸,在成都、江陵、汉中三地,择水利便利处,筹建官营纺织工坊!优先招募阵亡将士遗孀、伤残士卒家眷入坊劳作!”
然而,科技的锋芒总会引来阴影。就在当夜子时,万籁俱寂,数道黑影如同鬼魅般潜入了戒备森严的核心匠作区。他们目标明确,直指存放着最新纺机图纸和棉花种子的机要库。
“动手!”一声低喝,库房门锁被特制工具悄无声息地撬开。
就在此时,“咻——!”一支响箭带着凄厉的尖啸直冲夜空!
刹那间,四周火把大亮,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典韦如同铁塔般堵在唯一通道上,双戟在火光下泛着寒光。“儿郎们!关门打狗!”
刺客头领见行踪败露,厉声道:“散开!强冲!能带走多少是多少!”
一场激烈的混战在工坊区内爆发。这些曹魏“影卫”皆是百里挑一的好手,身手矫健,招式狠辣。但他们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境——脚下的地面不知何时变得滑腻无比,难以发力;四周不时射来并非取人性命,却沾染着强效麻药的细小弩箭;更有坚韧的铁丝网从暗处弹出,限制他们的行动空间。
原来,月英早已将此地改造为一个巨大的机关陷阱场。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数名刺客便被生擒,余下几人见突围无望,纷纷咬向衣领。
“想服毒?”黑暗中传来月英清冷的声音。几名刺客惊骇地发现,自己的下颌竟无法用力——不知何时,一种带有粘性的透明胶质已附着在他们的衣领和皮肤上,彻底封住了毒囊。
审讯在绝对保密下进行。结果直指邺城军器监,他们不仅想要图纸,更想劫掠精通核心工艺的大匠。
月英看着口供,眼中寒芒闪烁。“看来,仅靠防守是不够的。”她转身走入实验室,取出一些看似普通的矿物粉末和草药汁液。“他们不是渴望技术吗?就把‘淬火秘药’和‘特种合金’的配方,‘送’给他们。”
数日后,几路精心挑选的“商队”带着特殊的“礼物”北上。这些配方和样品经过精妙的伪装,足以通过任何检验。但一旦曹魏工匠按其流程大规模炼制,便会引发金属晶格脆化和慢性有毒气体释放。这不再是破坏一次生产,而是要在根源上,缓慢而持久地腐蚀曹魏的军工根基。
冬日的初雪悄然降临成都,细碎的雪花落在试验田的玻璃暖棚上。月英与诸葛亮并肩立于工坊外,看着首批量产的新棉被装入车队,准备运往城中济贫院。
“有了这些,今年应能少些冻毙之苦。”诸葛亮呼出一口白气,轻声说道。
月英握住他微凉的手,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他。“能让百姓穿暖,比造出利刃火炮,更令我欣慰。”
夜色中,满载棉被的车队碾过薄雪,驶向万家灯火。一场静悄悄的温暖革命,正从这座工坊开始,悄然改变着整个时代的底色。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