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5)
李东阳:“各位皇上,我能退群不?”
朱雄英:“这咋回事啊?”
朱祁钰:“你又不是皇帝,插啥嘴,人家问的是各位皇上。”
朱祁镇:“皇弟,你也就是个代宗,字懂不?说白了还是王爷,轮不到你说话。”
朱祁钰:“皇兄你这话过分了啊!要是当初我没和于少保保卫京城,你能回来?要不是你自己作死,我能当这皇帝?”
朱棣:“你们这是吵啥呢?敢欺负你们小祖宗?”
杨士奇:“嗐,我都想退群养老了,经不起你们这群朱家奇葩折腾。”
朱元璋:“那你们说说,为啥要退群?”
李东阳:“简单说,我是正德朝的,现在都聊到嘉靖了,我插不上话啊!”
杨士奇:“我们仨更早,更跟不上节奏。”
朱元璋:“行吧,有空常回来看看[挥手动态图]”
杨士奇退出大明朱家奇葩群
杨溥退出大明朱家奇葩群
杨荣退出大明朱家奇葩群
李东阳退出大明朱家奇葩群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1)
朱元璋:“@王阳明 你和于谦他们别退哦,回头和我们唠唠那知行合一。”
王阳明:“好嘞洪武皇上。”
秦良玉:“啥情况啊这是,咋都退了!”
朱厚熜:“他们退他们的,不耽误咱聊。我接着说,1521年正德十六年5月27日,我正式登基,第二年改年号叫嘉靖。
刚即位没多久,我就跟杨廷和、毛澄那帮堂兄旧臣们吵起来,就为了‘皇考’(也就是宗法上的父亲)该认谁,还有我爸该叫啥尊号,这事吵了三年半,史称‘大礼议之争’。
最后我不管他们反对,追封我爸为兴献帝,后来又升成献皇帝,我妈是兴国皇太后,把明孝宗改叫皇伯考。”
朱厚照:“哟,这就开始认亲大战了?为个名分吵三年半,够有耐心的啊。”
朱元璋:“认亲?这是认祖归宗的大事!亲爹亲妈肯定得认,但孝宗也不能怠慢——不过吵三年确实没必要,直接按规矩定了不就完了?”
朱棣:“大礼议?说白了就是争谁是你法律意义上的爸呗,我当年靖难后也没少跟文官掰扯,你这轴劲随我!但别光顾着吵架,耽误正事可不行。”
朱高煦:“笑死人了,认个爸还吵三年?直接把反对大臣绑起来,看他们还敢逼逼?不过你能把你爸追成皇帝,够狠,比我当年想的招多。”
朱雄英:“嘉靖这是要改写家庭户口本啊,又是皇考又是皇伯考的,生怕后人分不清亲爸和大伯。这较真劲儿,比会计记账还细。”
秦良玉:“嘉靖皇上这是想理顺宗法关系,免得以后出乱子。就是跟朝臣闹太僵,不利于朝堂稳定。三年半,多少正事都耽误了。”
朱厚熜:“耽误?这是根基问题!连亲爸都不能认,我这皇帝当得还有啥意思?杨廷和他们就是想拿孝宗压我,门儿都没有!最后还不是我赢了。”
海瑞:“宗法制度是国本,皇上追尊生父虽合情理,但跟朝臣吵三年,闹得朝局动荡,实在不智,要是能折中一下多好。”
王阳明:“大礼议之争,看着是名分之争,其实是新皇帝和旧大臣的权力博弈。皇上刚登基就能站稳脚跟,权谋够深的。”
朱祁钰:“太懂这种感觉了!我当年当皇帝,也有人瞎逼逼,总拿我哥说事儿,嘉靖你能顶住压力,比我果断。”
于谦:“宗法这事儿,关乎纲常,确实得慎重。但吵太久,难免耗国力。嘉靖皇上赢了争论,更该趁势整顿朝纲才对。”
戚继光:“听着都头大,又是皇考又是皇伯考的,不过皇上能坚持自己的主张,这份定力佩服——就是别学某些人把朝堂当戏台子。”
朱厚熜:“放心,我心里有数!认回亲爸,才能名正言顺干事业。不像某些人,连自己名字都能改成朱寿。”
朱厚照:“哎哎,又扯上我干啥!我那是为了打仗方便,你这认爸大战,还不是靠我没儿子才有的机会。”
秦良玉:“好啦好啦,继续说。”
杨廷和:“皇上统治前期,出现了嘉靖中兴。皇上努力革除前朝弊端,立志学太祖、成祖推行新政,改革搞得风风火火。
政治上听各方意见、勤于政务,打击权臣和封建地主贵族,大赦天下,杀了钱宁、江彬那些奸臣,整顿朝纲,总揽内外大权,还削弱司礼监权力,撤了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分清厂卫和法司的职权,重用张璁、夏言这些贤臣,吸取前朝宦官乱政的教训,严加管束太监,中央集权又强起来,朝政焕然一新。
经济上严查贪赃枉法,清查皇庄和勋戚庄园,把地还给百姓,鼓励耕织,整顿赋役,赈灾救荒,减轻租银,体恤民情,治理水灾,裁掉十万多军校匠役,大大缓解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经济矛盾。
军事上整顿军队团营,防守东南,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