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皇后端庄秀丽,跪在地面之上,腰背挺直,一字一句道:“陛下,臣妾有错,身为皇后,却管教不好后宫,不能让嫔妃心服口服,妾身能力有限,请陛下将后宫事务暂托太后,日后再选后宫德行出众的妃嫔托付。”
她眼眸之间并无嘴上说的有罪的慌乱,镇定的仿佛手中拿着的不是皇后之玺,而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物件。
毫无留恋之心。
德妃看着皇后之玺,眼馋的都想要抢到手里,好在,她脑子还在线,知道此刻不能做出多余的动作来。
姒徽音目光从冯皇后的身上掠过,目光中只有少许的厌倦。
以退为进。
一种手段而已。
也是冯皇后真的不愿意再忍受太后私自掺和后宫中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她下脸面。
谁的脸面不值钱,都值钱。
按照齐烨的性格,不会收下皇后之玺,会好生的劝一两句,接着把德妃禁足,再给皇后承诺,后宫之事,她一人说了算。
安抚皇后,暂时牺牲一下德妃,至于太后,即便皇后能够掌握后宫之权,也绝不会被亏待。
毕竟是天子之母。
冯无垢所求不过是太后减少对德妃的无脑维护,她才是正经的儿媳妇。
可姒徽音不是齐烨,也不能是。
她打一个哈哈,把人从跪着的地上扶起来:“皇后多虑,此事重要,稍后再议。”
“至于德妃,禁足玉昆宫。”
“朕还有要事。”
路鸣明白的站起来,喊一声:“陛下起驾回宫。”
冯皇后:“......”
敷衍,真是敷衍。
这跟她想象的场景不一样。
她眉头紧锁,给心腹嬷嬷一个眼神,心腹嬷嬷离去。
德妃则被身边人带着离开。
坤宁宫再次恢复安静。
姒徽音直接去了清泉宫,找齐烨商量。
听说后的齐烨:“......”
真不行,真不行,没他的指点是真的差劲,心里松一大口气,但也有一丝担忧。
他认真的教导道:“你不该轻描淡写的处置。”
“皇后此举是趁着母后不在,德妃犯错的情况下,想要整个后宫的权利回归她手里。”
见她眼睛还是一片清澈。
齐烨再解释道:“德妃略微骄纵,母后对此拂过皇后的面子。”
“皇后心中不满多时,只是今日爆发,原因是德妃确实无礼,皇后为后宫之主,她的宫殿不可擅闯,此属于大不敬。”
“你不应该只禁足,应该让皇后按照宫规罚她才对。”
姒徽音急忙站起来,看着是自己做错事后的恐慌:“那我去下旨.......”
齐烨拦住她:“不用,你现在去已经晚了。”
“那我该如何做?去找皇后吗?”
齐烨奇怪的瞧她一眼,摇头道:“不必,你现在的身份是朕的身体,是皇帝,不用找任何人解释,也不用去找补任何事。”
“你不必管皇后德妃,母后很快会回来,到时候,交给母后便是,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奏折搬过来,批改奏折和准备两日后的朝会。”
“朝会,朕没办法跟着你的,你必须靠自己稳住。”
姒徽音纳闷的问:“我身体不舒服也要上朝?”
“是,朕从不缺席朝会。”
“对了,朕之前给你讲的朝廷上的为首的几个人,你记住了没?重复一遍。”
她们在对话。
大朝会也将开始。
但在大朝会开始之前,她召见了王太傅、丞相、御史大夫和六部尚书。
因为怀州通判上书:旱灾严重,州府中所存放的粮食不翼而飞,需要朝廷救济。
而怀州知州等人并未上书奏明此事。
此事严重,齐烨身体未曾好全,只能让姒徽音独自一人去面对大臣们。
他焦急,姒徽音颇为放松。
乾清宫。
姒徽音坐在龙椅上,她面前是一个长方形的批改奏折的书案,再超前,是宫人已经摆好的九把椅子。
椅子上坐着的是召见的大臣。
除此之外,整个大殿之内只剩下路鸣和两个太监两个宫女在。
丞相于临率先代表臣子发言,他刚坐下的屁股立马站起来,手里拿着的是怀州通判的奏折。
他语气焦急且严肃道:“陛下,必须派人去查看怀州民情和官府状况,若是怀州通判若说为真,朝廷迟迟不把救灾粮发放下去,恐怕会引起民变。”
灾民为了活命,没有什么做不出的。
一旦出现乱子,去平乱对朝廷来说是一笔不该的支出,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
兵部尚书第二个发言:“臣附议,陛下,时不我待,请立即派使臣出发,另外臣提议做好最坏的打算。”
怀州官场勾连,怀州百姓处于旱灾。
御史大夫第三个发言:“臣附议,另外请陛下派遣御史台的人同去,一查真相。”
地方也是有御史台的人,可他们没收到一封信,不是和人同流合污,便是怀州通判构陷同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