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被警方带走后,“手作公益非遗产业园”奠基仪式虽重回正轨,彩带与掌声环绕中,陈曦却注意到顾衍之的异常——他站在奠基石旁,与文旅局领导交流时,目光总不自觉扫向人群边缘,指尖反复摩挲西装袖口的纽扣,那是他陷入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陈曦走近时,恰好听到他对特助小张低声吩咐:“立刻查林氏集团近一个月的资金流向,重点盯海外账户,他们竞标海外文化产业园的事没那么容易放弃,我总觉得还有后手。”
“你担心他们会从其他地方下手?”陈曦轻声问。顾衍之转头,眼底带着熬夜应对舆情的红血丝,却依旧耐心解释:“林氏为了拿下海外文化产业园项目,急需‘公益形象’背书,之前抢非遗产业园开发权,就是想借我们的热度包装自己。现在造谣失败,他们很可能铤而走险——比如挪用海外项目的筹备资金,反过来挖我们的供应链,让产业园建设停滞,这样他们就能趁机向外界宣称‘手作公益实力不足’,抢夺合作资源。”
陈曦心头一紧,立刻打开系统面板。之前化解舆情危机后解锁的“企业风险监测”模块,此刻正闪着微弱的提示灯。她输入“林氏集团”“海外文化项目”“手作公益合作方”三个关键词,系统瞬间生成一份风险报告,橙色预警条目格外刺眼:林氏正通过旗下空壳公司“星耀商贸”,暗中接触手作公益的三家核心合作企业——负责竹编原料供应的“青山竹业”、制作非遗展示柜的“匠心木艺”、印刷老艺人培训教材的“文韵印刷”,以“双倍采购价”“海外渠道资源”为诱饵,要求对方在奠基仪式后72小时内终止与衍之集团的合作。
“他们想断我们的供应链!”陈曦将系统导出的监测数据递到顾衍之面前,屏幕上清晰记录着林氏代表与三家企业负责人的接触时间、地点,甚至包括诱饵条款的细节,“青山竹业的张总明天下午两点要和林氏海外项目负责人见面,要是他们签下终止协议,下个月产业园的竹编技艺展示区建设就会彻底搁置。”
顾衍之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合作条款,眼神逐渐变得锐利,却没有丝毫慌乱:“还好你发现得及时。现在分两步走:第一,我立刻联系这三家企业的负责人,不仅要匹配林氏的合作条件,还要额外承诺‘产业园建成后的优先供货权’和‘非遗IP联名合作’,让他们看到更长远的利益;第二,让法务部整理林氏造谣、恶意挖角的所有证据,一旦他们继续骚扰合作方,就立刻以‘不正当竞争’起诉。”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陈曦身上,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不过,我需要你的帮助。用系统实时监测三家企业负责人的行程、通话记录,尤其是张总明天的会面,一旦有异常,我们能第一时间介入。另外,周教授和张总、刘总(匠心木艺创始人)是旧识,当年他们创业时,教授帮他们做过文化品牌策划,你可以请教授出面,从‘非遗传承’的情感层面说服他们,比单纯谈利益更有效。”
陈曦立刻行动。她拨通周明远教授的电话时,老人正在整理苗绣古籍,听到林氏的恶意行为,当即拍板:“小陈你放心,我这就给张总、刘总打电话。他们都是真心想做传统文化的人,不会被短期利益蒙蔽。我会跟他们说,产业园建成后,他们的产品能进入国际非遗展示市场,这是林氏那点钱换不来的。”挂了电话,陈曦刷新系统面板,看到“合作企业信任度”数值从80分缓慢升至85分,悬着的心稍稍落地。
次日上午,系统“实时监测”模块提示:张总与林氏代表的会面地点定在市中心的“云顶酒店”302会议室,林氏已提前准备好终止协议,甚至安排了媒体记者,想在签约后立刻发布“青山竹业与林氏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的新闻,制造既成事实。
“我们现在就过去!”顾衍之当机立断,让司机立刻驱车前往酒店。路上,他一边联系法务部,让他们将林氏资金异常流向报告、水军合作合同等证据送到酒店,一边联系《文化日报》的记者,准备曝光林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既然他们想利用媒体,我们就用事实让他们自食其果。”
下午一点五十分,陈曦和顾衍之赶到酒店302会议室门外,透过门缝,恰好听到林氏代表的声音:“张总,只要你签了这份终止协议,我们不仅立刻支付500万预付款,还能帮你把竹编产品卖到欧洲的文化商店,这比跟衍之集团做公益项目赚钱快多了。”
顾衍之推开门,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慑力:“欧洲文化商店的合作渠道,我们衍之集团三个月前就已经和对方签订了框架协议,林总怕是不知道吧?”他将法务部送来的林氏资金报告放在桌上,“而且据我所知,贵公司最近为了支付水军费用,挪用了海外项目的筹备资金,甚至还欠着供应商三个月的货款,这样的‘合作’,张总敢信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