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光芒》全国公映当日,制片方“光影万象”与“忠犬联盟”联合发布重磅声明:本片所有票房收入、版权收益(含网络播放、海外发行),在扣除必要制作成本(含拍摄设备、场地租赁、后期制作等硬性支出)后,100%全额捐赠至“非遗帮扶基金”,用于非遗扶贫、非遗疗愈、传承人培养等公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将通过官方渠道实时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
这一决定引发全网沸腾,网友们纷纷点赞:“这才是真正的公益电影!票房全部捐公益,太有诚意了!”“果断二刷、三刷,每一张电影票都是一份爱心!”“希望更多电影能像这样,用影响力做有意义的事!”
票房破纪录:爱心与热度双向奔赴
声明发布后,《指尖的光芒》票房迎来爆发式增长。公映首日票房突破8000万元,打破国产公益电影首日票房纪录;首周末票房累计达3.2亿元,位列同期上映影片榜首;上映两周票房突破10亿元,成为首部票房破10亿的国产公益电影。
票房数据背后,是观众的爱心与支持。不少观众自发组织“公益观影团”,带着家人、朋友走进影院;企业包场组织员工观看,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观影,让非遗公益理念走进青少年心中;还有网友购买多张电影票,送给乡村孩子、环卫工人等群体,让更多人能感受电影的温暖。
“一张电影票35元,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能帮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一位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我已经刷了三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动,也为自己能参与公益感到骄傲。”
沈亦舟通过直播实时播报票房与公益捐赠进度:“截至今天中午12点,电影票房已达12.5亿元,扣除制作成本后,已捐赠8.3亿元至‘非遗帮扶基金’!其中2亿元用于新增20个非遗扶贫工坊,1.8亿元用于升级3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非遗疗愈课程,2.5亿元用于年轻传承人培训计划,2亿元用于非遗公益推广!”
直播中,他还展示了资金使用明细和公益项目进展照片:“贵州新增的扶贫工坊已经动工,云南特殊教育学校的非遗疗愈教室正在装修,年轻传承人培训计划已经招募了100名学员!每一张电影票的钱,都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生活!”
票房的持续增长,让公益项目得以快速推进。截至电影下映,总票房达23.6亿元,扣除制作成本后,累计捐赠16.8亿元,创下国产电影公益捐赠金额纪录。这些资金,为非遗公益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公益落地:每一分票房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改变
捐赠资金迅速转化为公益成果,“非遗帮扶基金”按照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各项公益项目,让每一分票房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非遗扶贫工坊遍地开花
利用捐赠资金,新增30个非遗扶贫工坊,覆盖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多个省份的贫困地区。每个工坊都配备了标准化生产设备、专业的工艺指导老师和统一的销售渠道,重点吸纳留守妇女、老人、返乡青年等群体就业。
在甘肃某非遗扶贫工坊,村民们正在学习刺绣和竹编工艺。“以前在家没事干,只能靠种地勉强糊口,现在加入工坊,每月能赚3000多块,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一位留守妈妈笑着说。工坊负责人介绍:“我们的产品通过‘指尖的光芒’线上专区和合作渠道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村民们的收入有了保障。”
截至目前,全国非遗扶贫工坊总数已达55个,累计带动2800人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稳定在3500元以上,帮助1200多个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
非遗疗愈课程惠及更多孩子
投入4.2亿元用于升级非遗疗愈课程,为全国50所特殊教育学校、30家儿童福利机构、20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的非遗手作材料、智能检测设备和专业的疗愈老师。
在四川某特殊教育学校,升级后的非遗疗愈教室焕然一新,配备了无毒环保的漆料、安全简易的竹编工具、智能光影设备等。“以前我们的疗愈材料很简陋,现在有了这些专业设备和材料,孩子们能体验更多样的非遗手作,疗愈效果也大大提升。”学校老师介绍道。
苏医生牵头编写的《非遗疗愈指导手册》已发放至各相关机构,同时组织了多场线上线下培训,提升疗愈老师的专业水平。截至目前,非遗疗愈项目已惠及8万多名特殊儿童、留守儿童和职场压力人群,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年轻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
投入5.5亿元用于年轻传承人培训计划,通过“星火计划”“非遗创新大赛”等形式,选拔和培养了500名有潜力的年轻传承人。为他们提供带薪培训、资金支持、技术指导、渠道对接等全方位的帮助,让他们能安心传承手艺、大胆创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