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神谷的晨雾中,平衡碑前聚集了百余名新入门的弟子——他们中有前秩序宗弟子、混沌门旧部,还有刚从北部赶来的天魔修士。明澈站在碑下,身旁立着三块新刻的木牌,分别写着“雪山静心阁”“东海静心阁”“巫神谷静心阁”(他声音沉稳,传遍山谷):“浊灵以执念为食,我们的防线不在护阵,而在每一颗道心。今日起,各分舵设立静心阁,复刻静心池灵韵,让‘在物不染’之道,成为每一位门徒的修行根基。”
白泽上前一步,展开早已备好的静心阁图谱:“我们用巫神水晶粉末混合自然灵韵,复刻了静心池的‘道心映照’效果。雪山阁侧重混沌力调和,东海阁融入海水灵韵,总舵阁则适配各类灵脉资质——核心都是帮门徒找到‘力量与道心的边界’。”
“而静心阁的助教,将由你们的师兄师姐担任。”明澈侧身,露出身后的小石头、灵汐与阿瑶,“他们在实战中领悟‘不染’之道,更懂如何将道理融入修行。小石头驻守雪山,灵汐留在东海,阿瑶主持总舵,以新带旧,让平衡道心更快扎根。”
消息传到雪山分舵时,墨玄已将旧混沌门的议事堂改建成静心阁。阁中央的石池泛着银蓝色光,正是用巫神水晶粉末调配的灵韵水。小石头穿着新制的平衡盟服饰,站在池边,面对二十名天魔修士与三十名前混沌门弟子,没有讲晦涩的理论,只是摊开掌心——黑白漩涡温和流转,没有半分往日的狂暴(他笑道:“我以前总觉得,混沌力越烈越厉害,结果道基差点崩裂。后来才懂,‘不染’不是不碰混沌,是让它听你的话,而不是你被它牵着走。”)
一名天魔修士皱着眉质疑:“我们天魔天生靠混沌力生存,哪能说‘放就放’?” 小石头不反驳,只是让他踏入石池——池水中,那名修士的倒影缠绕着浓黑浊雾,正是他失控时的混沌力形态。小石头指尖一点,将一缕“不染”的平衡力注入他体内:“试着像呼吸一样调控混沌力,吸气时引它入脉,呼气时让它归自然。”
半柱香后,那名修士惊喜地喊道:“不燥了!道基里的灼烧感真的减轻了!” 池水中的黑雾也淡了大半。小石头趁机教众人“混沌吐纳法”,将实战中总结的“三成秩序稳基,七成混沌御敌”的口诀传下去——雪山静心阁的灯火,第一夜就亮到了天明。
东海分舵的静心阁,则建在海底龙宫旁。灵汐将海水灵韵引入石池,让池水泛着淡淡的碧色。水族弟子们围在池边,看着灵汐的双生灵脉与海水共鸣,眼中满是好奇(灵汐拿起一枚珊瑚:“水族修士靠海水灵韵修行,就像这珊瑚,要顺着水流的方向生长,而不是逆着来。‘不染’之道对你们来说,就是别执着于‘掌控海水’,要学会‘融入海水’。”)
一名年轻的鲛人族弟子,因强行操控巨浪引发灵脉紊乱,道心始终不稳。灵汐让她坐在池边,将双生灵脉的共生灵韵与海水交织,形成一道流动的光网:“跟着光网的节奏吐纳,让海水灵韵顺着你的鱼尾流入道基。” 鲛女依言照做,不过一个时辰,她鱼尾的鳞片就重新焕发光泽,之前紊乱的灵脉也变得顺畅(她激动地跃出水面:“我懂了!以前我总想着‘命令’海水,现在才知道,和它做朋友才最轻松!”)
巫神谷总舵的静心阁,则充满了烟火气。阿瑶带着十余名凡人弟子,在阁外开辟了一片小灵田,将“不染”之道融入灵草培育(她蹲在田埂上,指尖的自然灵韵轻轻拂过幼苗:“你们灵脉弱,不用学混沌和秩序,把‘不染’用在灵草上就行——别催它长,别逼它熟,看着它的需要来,这就是你们的道心修行。”)
有个叫阿木的凡人少年,天生无法引动灵韵,只能靠双手培育灵草。阿瑶没让他学复杂的吐纳法,只是教他“灵草对话术”:“用掌心的温度感受灵草的状态,叶子蔫了就多浇点水,茎秆弯了就帮它扶直。你的匠心,就是最纯净的‘不染道心’。” 三日后,阿木培育的灵草,比其他弟子用灵韵催熟的还要健壮——他的掌心,竟泛起了微弱的自然灵韵光。
各分舵的教学成果,通过灵脉共鸣玉源源不断传回巫神谷。明澈看着汇总的报告:雪山分舵的天魔修士,能在混沌暴动时保持道心稳定;东海分舵的水族弟子,用“融入海水”的方法,净化了三处被浊灵污染的浅海节点;巫神谷的凡人弟子,培育出的灵草能自动驱散微弱灰气——他欣慰地对身边的白泽道:“新辈弟子的方法,比我们这些老骨头更接地气,这才是‘广传’的关键。”
变化最显着的是东海分舵。青瑶带着灵汐与掌握“不染”之道的水族弟子,主动向被浊灵占据的珊瑚礁群发起进攻——以往面对浊灵,弟子们总要靠青瑶掩护,如今他们结成“海水灵韵阵”,用融入海水的平衡光,将浊灵从珊瑚礁中“请”出来,再用共生灵韵净化。不到一日,就清理了五处被污染的海域,首次实现“反推浊灵”(青瑶站在珊瑚礁上,看着重新聚集的鱼群,对灵汐笑道:“你这‘以柔克刚’的教法,比我当年厉害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