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了新的方向,但现实的困境依旧如同冰冷的镣铐,紧紧束缚着曙光舰队的脚步。能源的匮乏与舰船的残破,使得任何长途航行都成为奢望。停留在原地,更是坐以待毙。
星灵数据库的破解工作昼夜不停,越来越多的技术碎片被整理出来。结合现有的资源和严峻的形势,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在墨辰和明心道人的主导下,逐渐成型,并被摆到了所有幸存者面前——
方舟计划。
其核心内容简单而震撼:放弃修复所有破损战舰,集中全部人力物力,以脚下这颗死寂的星核残骸为骨架,利用星灵族遗留的部分尚且完好的内部框架和设施,结合曙光舰队带来的耀铁、鳐骨、人族符阵、妖族工艺以及星骸族的勘探技术,建造一艘集各家之长、能够进行超长途航行的巨型母舰——曙光方舟!
而这座方舟最核心、最大胆的设计,在于其动力源——计划直接利用林烬右眼那深不见底的归墟能量,通过一块大型的门扉碎片作为转化和缓冲装置,为核心引擎提供近乎无限的动力!
这个计划一经提出,便在幸存者中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激烈的争论。
支持者认为,这是唯一能摆脱目前困境、真正走向深空追寻希望的道路。分散的舰队注定无法应对未来的危险,只有集中力量,建造一艘强大的母舰,才能有一线生机。而林烬的力量,与其无法控制地逸散或爆发,不如尝试引导利用。
反对者则充满了恐惧和担忧。且不说建造如此庞大的方舟需要多少资源和时间,光是动力源的设计就堪称疯狂!林烬的状态极不稳定,归墟能量更是危险至极,强行引导无异于玩火自焚,一旦失控,整个方舟乃至星核残骸都可能瞬间化为乌有!这简直是将所有人的性命捆绑在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上!
“我们没有选择!”墨辰在争论中最激烈时,猛地拍案而起,眼中布满了血丝,“修修补补还能撑多久?能源从哪里来?下一次追兵来了怎么办?等待我们的只有慢性死亡!唯有孤注一掷,才可能搏出一线生机!”
“可是林烬他…”苏萤忍不住开口,满脸忧色。
“所以我们需要最好的防护、最精密的控制法阵、以及…能够分担压力的人!”明心道人接口道,目光沉静却坚定,“计划中已经考虑到了风险。我们会以那块最大的门扉碎片为核心,构建多重抑制和转化符阵。同时…”他看向了苏萤和光蕈网络,“我们需要有人能与林烬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在他失控时及时干预,甚至…分担能量冲击。”
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责任。
争论持续了数日,最终,在明心道人的威望、墨辰展示的详细技术论证(尽管大部分基于理论)以及石坚等实战派的支持下,方舟计划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通过。
别无选择,只能背水一战。
整个文明最后的火种,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总动员。
所有幸存者都被组织起来,根据特长分工。妖族战士和身体强健者负责最艰苦的物资搬运、外部结构焊接和危险区域作业;人族修士和懂符阵者全力刻画、布置控制法阵和能量导管;星骸族则在凯尔和沃恩的带领下,利用他们对能量和物质的独特感知,负责内部结构的勘探、加固以及寻找星核残骸中尚可利用的星灵材料;技术人员则在墨辰的指挥下,日夜不停地解析图纸、改造设备、调试系统。
死寂的星核内部,第一次变得热火朝天。耀铁被重新熔炼,与找到的星灵金属融合,锻造出更坚韧的合金;鳐骨被精心处理,嵌入关键的结构节点,提供生物活性般的韧性;古老的星灵通道被重新打通,安装上简陋却有效的照明和空气循环系统;巨大的门扉碎片被小心地运输到预定位置,无数繁复的符阵以其为中心层层叠叠地展开,如同为沉睡的凶兽套上枷锁。
工作的环境极其危险。星核内部结构并不稳定,时常有坍塌和能量泄漏的风险。资源短缺,不得不拆解那些损坏最严重的战舰来补充。每个人都透支着体力和精力,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但没有人抱怨。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正在建造的是通往未来的唯一方舟,是在为整个文明的延续而战。
林烬被转移到了正在建造的方舟核心区域附近一个特制的维生舱内。这里布满了最强的抑制法阵和光蕈网络节点。苏萤几乎住在了这里,日夜不停地尝试与他建立更深层次的精神连接,熟悉他力量的每一丝波动,为将来可能的引导和分担做准备。这个过程同样充满风险,她时常因为能量反噬而脸色苍白,精神疲惫,但她从未退缩。
期间,魔帝的追踪者又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骚扰性袭击,似乎是想阻止方舟的建造,但都被依托星核地形和初步激活的防御系统艰难击退。代价是本就紧张的资源和人员进一步消耗。
最大的转折,来自于星骸族沃恩的一次深入勘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