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吻合度98.7%,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认可你们数据的有效性。”砾岩使节得出结论,“议题二:共享关于‘银白色月牙形舰船’(暂定名:银月之灾)的已知情报及分析进展。”
明心示意,将洛林人提供的空间褶皱坐标、攻击方式描述(省略了记忆水晶探测器部分)以及岩裔之前提到的与“织星者”文明的相似性猜测进行了整合展示。
岩裔使团沉默地听着,晶体眼睛中的数据流高速闪烁。
“我方分析认为,‘银月之灾’所使用的空间褶皱技术,并非天然形成,其稳定性暗示存在高级人工维护体系。其攻击模式——精准生命频率打击,具有高度指向性和‘测试’性质,目的疑似收集不同文明对特定法则或能量冲击的耐受极限与崩溃阈值。”明心总结道。
砾岩使节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内部进行急速计算。然后,他开口:“认可该分析的可能性。补充:我方历史数据库深度挖掘显示,类似‘测试性毁灭’模式,在过去十七万宇宙标准年内,疑似发生六起,目标文明差异巨大,但毁灭方式均呈现‘特异性崩溃’特征,而非无差别毁灭。此前均归类为‘未知自然灾害’。”
六起!时间跨度长达十七万年!
这个消息让在场所有“曙光”成员背后发凉。一个隐藏极深、活动周期漫长、目的诡异的“收割者”或“测试者”形象,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恐怖。
“你们是否追踪过这些事件的源头?或者发现其行为模式背后的规律?”明心追问。
“数据不足,无法建立有效模型。唯一共性:事件发生前,目标文明均曾不同程度地接触或试图研究……高维能量或法则现象。”砾岩使节回答,“‘回响’信号,即属于此类现象。”
交流首次触及了更深层的问题。似乎“银月之灾”的目标,与文明对高等法则的探索程度有关?
“那么,你们对‘回响’信号的清除协议,是否正因为担心它会引来‘银月之灾’?”苏萤忍不住开口问道。
砾岩使节那岩石般的头颅转向苏萤,晶体眼睛似乎微微调整了一下焦距:“部分正确。‘回响’本身性质不明,但其引发的高维能量扰动,极大提升被‘观测’及‘测试’风险。根据风险规避模型,清除扰动源为最优解。”
他的逻辑冰冷而直接:有风险,就消除风险源。至于风险源本身是什么,是否与其他事物关联,不在其首要考虑范围——直到“摇篮”这个“变量”证明强行清除会带来更大风险。
“但现在我们已知,强行清除可能引发更可怕的后果。”明心强调,“合作调查,弄清‘回响’本质、‘银月之灾’的目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才是真正的‘最优解’。”
“……数据支持该结论。”砾岩使节略显生硬地承认,“但合作需建立在充分信息共享与统一风险评估基础上。要求共享你们关于内部‘高危存在’(源核碎片)的更多非核心数据,以完善模型。”
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上。对方始终对“摇篮”内部的碎片抱有极大的警惕和探究欲。
明心早有准备,按照林烬的指示,提供了一份经过处理的、关于碎片能量特性、封印机制原理(非核心部分)及其不稳定性的概述性数据。
岩裔使团接收后,再次陷入沉默的内部计算。
就在会议按部就班进行之时,艾拉(AI)的提示音在明心、苏萤和艾拉·星语者的私人频道中响起:
【检测到异常数据流。来源:使团随行的一名岩裔成员(编号暂定Rock-3)。该数据流绕过会议厅主通讯协议,尝试以极隐秘方式访问‘摇篮’公共网络中的历史文化数据库,查询关键词包括:“执笔者文明”、“创世工程”、“清洗派”、“意识上传协议”、“Ω级权限”。访问尝试已被防火墙拦截并伪装成自然故障。】
来了!
明心和苏萤心中同时一凛!对方果然不只是来开会交换数据的!
艾拉·星语儿更是脸色微变,对方查询的内容,直指万年前的核心秘辛!
“持续监控该成员所有数据活动,记录所有访问尝试,但不要打草惊蛇。”明心在私人频道中低声下令。他面上不动声色,继续与砾岩使节讨论着关于联合监测“银月之灾”可能出现坐标的可行性。
岩裔似乎对“摇篮”的历史,尤其是与“执笔者”相关的部分,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兴趣。这是他们自身的好奇,还是……代表了其最高议会的某种深层意图?或者,那个尝试访问的岩裔成员本身,就有问题?
交流在看似平静的技术讨论下,暗流涌动。
与此同时,远在柯尔伯带外侧,石坚派出的小型侦察分队,正按照林烬的命令,谨慎地靠近那个“回响”预测跃迁点及“银月之灾”出现的空间褶皱坐标区域。
侦察舰“夜影号”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关闭了大部分主动传感器,只依靠被动光学和引力感应设备,默默观察着那片空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