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生存计划”——这六个字如同最高指令,瞬间重构了曙光联盟的一切优先级。昔日围绕发展、探索、交流的温和氛围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高效、近乎偏执的战时状态。整个联盟,如同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发出了低沉而危险的轰鸣,开始为一场关乎存亡的终极战争全速运转。
资源的虹吸:
“摇篮”控制中枢成为了计划的绝对核心。守望者AI的算力被近乎全部征用,用于运行无数个关于“寂灭潮汐”的预测模型、“噬”污染的模拟对抗、以及各种避难所或逃生方案的可行性验证。海量的能量从光海和“摇篮”自身的储备中被抽取,优先供给科研和关键工业部门。
原本用于生态维持和扩张的资源被大幅削减,数个非必要的浮空大陆生态园被暂时关闭,其能量和自动化维护单位被调往工业区。珍贵的法则结晶体和新合成材料不再是试验品,而是被列为战略储备,严格管控,只用于最高优先级的项目。
光海前哨基地也接到了同样的指令。所有民用扩张计划暂停,资源开采效率提升至极限,开采出的 raw materials 通过星门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摇篮”。整个基地也进入了战时管制,灯火通明的居住区到了夜间也依旧繁忙,如同永不休眠的蜂巢。
科技的倾斜:
所有科研方向被强行扭转。基础理论研究几乎停滞,应用科技和工程学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武器部门: 全力解析“摇篮”数据库中的防御性武器原理(如那种法则锁链),尝试进行简化和小型化,目标是尽快制造出能有效对抗“噬”怪物集群和可能出现的其他威胁的实用化武器。对“噬”能量弱点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高频干扰发生器的研制被列为最高优先级。
· 防御部门: 多个超大型避难所设计方案被同时提出并激烈辩论——是建造少数几个超级堡垒,还是分散成大量中小型避难所?是深埋于行星地核,还是建造巨大的移动方舟?能量护罩技术、结构强化技术、内部生态循环技术…每一项都需要突破极限。
· 能源部门: 疯狂地研究一切可能的高效能源。零点能、暗能量抽取、甚至危险的反物质能源…都被提上日程。如何为可能到来的漫长“寒冬”储备足够能量,是生存的关键。
· 星门部门: 研究方向转向了更极端的领域——超远距离跃迁(为逃离本宇宙做准备)、以及…稳定虫洞的技术(或许能连接至其他宇宙?)。这些都是遥远而危险的设想,但此刻已顾不了那么多。
社会的重塑:
联盟议会颁布了《战时状态法案》。物资实行配给制,一切向一线科研和生产人员倾斜。原本宽松的工作时间被延长,休假取消,所有成年成员都必须服从统一调度。征兵年龄被放宽,更多的青壮年被补充进舰队和防御工程建设队伍。
气氛变得压抑而紧张。街道上行人匆匆,面带忧色。娱乐活动几乎消失,所有的信息渠道都被用来播报计划进展(经过过滤的乐观部分)和宣传牺牲奉献精神。一种混合了恐惧、决心、以及巨大压力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不满和矛盾开始悄然滋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不同学科重要性的争论、甚至对不同文明是否应该获得同等保护等级的质疑…都在暗流涌动。社会学家担忧地指出,长期的高压可能会撕裂联盟赖以存在的合作基础。
理念的碰撞:
艾拉(Eira)的忧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证实。高速且单一的科技攀升,确实带来了隐患。许多新技术被仓促应用,缺乏足够的安全验证期。一次新型能量转换器的意外过载爆炸,就险些造成一个工业区的严重损失。
她再次找到林烬和艾拉(联盟),强调基础理解和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性,甚至提出是否应该分出一部分资源,继续研究“寂灭潮汐”的本质,而非仅仅急于应用技术对抗它。
“理解敌人,才能最终战胜敌人。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打造更厚的盾牌,却不知道矛从何来。”她坚持道。
但她的声音在“时间紧迫”的巨大压力下,显得如此微弱。主流的意见是:先活下去,再谈其他。
林烬听取了她的意见,下令增加了所有应用项目的安全审查等级,并批准了一个小型理论团队继续研究潮汐本质,但资源配给远远无法与应用项目相比。
Eira看着那些在巨大压力下熬夜奋战、眼中只有进度条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仿佛看到了昔日“执笔者”文明疯狂推进“创世工程”的影子。历史是否会以另一种形式重演?她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摇篮”的馈赠与警示:
在这场全民备战的狂潮中,“摇篮”及其守望者AI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沉默。它按照协议提供着技术和资源,但对联盟的选择不予置评。直到某一天,它主动向林烬和科学委员会发送了一段信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