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空间通道内的航行,并非一次简单的位移,更像是一场在法则夹缝中、沿着既定弦线滑行的微妙舞蹈。“真理追寻者号”的法则共鸣引擎低声哼唱着,其输出的能量频率被艾拉精确地调谐着,以匹配“钥匙”碎片所指示的那条绝对矢量在超空间层面的投影。这使得航行异常平稳,几乎感受不到常规跃迁时那种空间撕扯的不适感,但也让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正行驶在一条何等特殊、何等不容偏离的路径上。
窗外是扭曲流淌的色光与无法名状的几何形态,它们是高维空间在低维感知中的破碎倒影,光怪陆离,却又蕴含着令人头晕目眩的深层信息。科学家们如痴如醉地记录着这一切,任何一帧数据都可能蕴含着颠覆现有物理模型的关键,但更多的则是无法理解的混沌。苏萤的眉头微蹙,她的感知在这片混乱的能量流中努力分辨着,试图捕捉任何可能预示着危险或指引的、超越常规的“信号”。
林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舰桥,或是在连接着“钥匙”碎片的隔离观测室。碎片依旧沉寂,但那绝对的指向性却如同焊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无比清晰。他能感觉到,随着航行的持续,碎片内部那片残缺的规则混沌海,似乎变得更加“焦躁”了一些,那些生灭不定的规则符文流转的速度微微加快,仿佛感受到了某种越来越近的“召唤”。
航程漫长而枯燥。虽然法则共鸣引擎效率极高,但“虚无之眼”的距离远超想象,它仿佛位于宇宙结构上一个极其偏远、极其“稀疏”的角落。时间失去了日常的意义,只有舰载钟表冰冷地记录着流逝的刻度。
期间并非一帆风顺。他们曾遭遇一片异常湍急的超空间能量流,仿佛宇宙结构的一道伤疤,“真理追寻者号”如同暴风雨中的小舟般剧烈颠簸,引擎一度发出过载警报。是林烬强行稳定住舰体周边的局部空间,苏萤则引导着艾拉计算出能量流的间隙,才险之又险地穿行而过。
他们还曾短暂地穿越过一个法则极其脆弱的区域,那里的物理常数摇摆不定,重力方向随机变化,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因果律紊乱(一杯水在倒出的瞬间又回到了杯子里)。全靠艾拉超负荷运算,实时调整舰船系统的底层逻辑以适应变幻的法则,才避免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些经历都让他们对前路的凶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里是连宇宙自身规则都显得模糊和不确定的边疆之地。
终于,在经历了难以计时的漫长航行后,艾拉发出了警示: “接近目标区域预估边界。建议退出超空间,转入常规航行模式进行最终确认和适应性调整。”
所有船员立刻回到了最高警戒状态。期待、紧张、以及对未知的恐惧,交织在空气中。
林烬深吸一口气:“执行退出程序。所有传感器最大功率扫描。苏萤,提高警惕。”
“明白。” “引擎输出降低,开始脱离耦合……” 超空间那扭曲的色彩开始褪去,如同幕布缓缓拉开,显露出其后方的……景象。
当“真理追寻者号”彻底脱离超空间,悬浮于常规宇宙中时,整个舰桥陷入了一种近乎凝固的死寂。
窗外,并非他们想象过无数次的、任何形态的星体或能量结构。 而是……** nothing **。
绝对的、令人窒息的无。
没有星光。没有尘埃。没有哪怕最微弱的辐射背景。这里的空间,纯净、冰冷、空洞到了极致。目光所及,是比最漆黑的墨汁更深沉、更彻底的黑暗。它并非遮挡,而是缺失,仿佛宇宙在这里被凭空挖去了一大块,只留下一个完美的、吞噬一切的虚空之洞。
传感器疯狂运转,但传回的数据却少得可怜。 “物质密度……接近绝对零值。低于理论真空模型预测值三个数量级!” “能量背景……异常均匀,且强度低至仪器探测极限下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此区域呈现出……难以解释的‘冷斑’。” “时空曲率……平坦到令人不安。几乎检测不到任何引力源效应。” “法则稳定性监测……读数异常。并非不稳定,而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惰性’和‘稀薄’。物理常数依旧成立,但其‘强度’或‘活跃度’似乎极度低下。”
这里仿佛是所有规律和存在的终点站,是宇宙步入热寂之后那永恒冰冷的预演。一种难以形容的、源于生命本能的渺小感和虚无感,如同冰冷的潮水,试图淹没每一个人的意识。
“这里……就是‘虚无之眼’?”一位科学家的声音干涩无比,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它没有“眼”的形态,却比任何巨大的天体更令人感到自身的微不足道和存在的脆弱。
“‘钥匙’碎片指向确认。”导航官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带着一丝敬畏,“矢量指向……就位于这片绝对虚空的中心区域。”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那片深不见底的黑暗中心。那里,什么都没有。但又仿佛蕴含着一切答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