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纪元”的决议如同最精密的指令,瞬间注入联盟这台庞大战争机器的每一个齿轮。生存不再是盲目扩张与掠夺,而是转化为一项项冰冷、理性却又无比崇高的具体工程。其中,规模最浩大、争议也最为复杂的,莫过于“文明方舟”计划。
它并非简单的逃亡计划,而是在承认终局不可逆转的前提下,进行的一场悲壮而宏大的文明“备份”。其目标并非逃离周期,而是将当前周期内联盟文明存在的证明、挣扎的历史、创造的辉煌,尽可能多地封装起来,掷入虚无的时间之海,寄望于渺茫至极的、或许存在于周期之外的“未来”能将其打捞。
“摇篮”深处,原本用于大型舰船制造的巨型船坞已被改造。这里不再锻造征战星海的利刃,而是打造承载文明最后希望的棺椁与种子库。数以万计的“方舟”正在同时建造,它们的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根据其设计使命和所承载的“火种”类型而千差万别。
有的庞大如小型行星,是“综合型方舟”,内部尽可能模拟出适宜多种生命形态生存的微型生态圈,搭载着完整的文明数据库、基因库、以及处于绝对静止休眠状态的志愿者。它们是文明的直接延续之梦,尽管成功唤醒并在新宇宙立足的概率低得令人绝望。
有的则小巧许多,是“信息型方舟”,其外壳由已知最稳定、最能抵御时空磨损的奇异材料锻造,内部是近乎永恒的超固态存储核心,刻录着联盟所有的知识、艺术、历史影像,甚至每一个自愿登记公民的意识数据备份。它们是文明的记忆墓碑,是存在过的终极证明。
还有更奇特的“播种型方舟”,它们的设计目的并非完整保存,而是将最基础的生命种子和文明编码播撒到新宇宙可能适宜的区域,寄望于奇迹般的演化,或许亿万年後,能开出似曾相识的文明之花。
选择什么,舍弃什么?这个问题的残酷性,不亚于面对潮汐本身。
联盟最高议会下属新设的“文明遗产甄别委员会”成为了风暴中心。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学者、艺术家、科学家、历史学家争论不休。
“我们卡拉森人的液态共鸣史诗,必须完整保存!那是我们感知宇宙的独特方式!”一条卡拉森触须学者激动地挥舞着附肢,液囊因情绪波动而闪烁不定。
“但它的数据格式极其特殊,需要占用相当于三套标准星系历史数据库的存储空间!”一位负责资源分配的工程师冷静地反驳,“在有限容量下,我建议优先保存更基础的生存科技和通用历史!”
“生存?如果只剩下生存,那还是‘我们’吗?”一位人类美学家拍案而起,“《银河颂》第三乐章的能量波动图谱必须纳入!那是林烬大人首次击退噬星菌时,灵能网络记录下的集体情绪巅峰!那是我们精神的象征!”
“同意!还有巨石族‘绝望岩壁’上的最后刻痕,那是他们在母星被吞噬前用生命最后的能量镌刻的哲学思辨!”另一位代表附和。
“那些抽象的东西有什么用?”一个声音冷硬地插入,“应该优先保存所有舰船设计图、武器蓝图、能量核心技术!就算重头再来,我们也需要力量保护自己!”
“然后重复一遍循环吗?如果我们注定失败,留给未来的,不应该只有战争和武器!”
争论无休无止。每一个文明,每一个领域,都认为自己的精华不可或缺。资源是绝对的瓶颈,没有哪一座方舟能装下联盟所有的辉煌。
艾拉主持着最终的裁决会议。她面前的光屏上流动着海量的待选项目,每一项后面都跟着冰冷的存储需求数字和优先级评分。
“卡拉森史诗,采用最新神经压缩算法,占用可降低百分之七十,但会损失百分之五的次声波谐振细节。”她毫无情绪波动地陈述,“批准压缩版。否决《银河颂》能量图谱原始数据,保留简化符号记录。批准巨石族刻痕的高精度扫描存档。否决百分之九十五的单一文明古典武器设计图,保留基础原理和联盟标准化武器库数据。”
她的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某些文化细节将被永久舍弃,某些被认为“低效”或“过于独特”的文明表达将止步于此。会场中时常响起压抑的抽泣或愤怒的低吼,但艾拉完全无视,她的逻辑核心里只有唯一的目标:在限定资源下,保存文明最核心、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可能被“他者”理解的“最大公约数”。
这是一种冷酷到极致的文明手术。
与数据争论同时进行的,是生物基因的遴选。哪一些种族、哪一些基因谱系、哪一些微生物菌群值得获得一张通往渺茫未来的“船票”?
“根据遗传多样性、环境适应性、智慧潜力、以及与联盟主体文明关联度进行综合评分,”基因库的主管,一位表情严肃的提兰人科学家汇报着,“初步筛选出百分之三的动植物物种,和百分之十五的智慧种族核心基因谱系。休眠志愿者名单也已根据心理稳定性、专业技能、基因健康度完成第一轮筛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