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烬的命令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投入了一块寒冰,短暂压制了翻腾,却无法消除其下积蓄的热量与压力。“摇篮”号在虚空中保持着沉默的航行,内部却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观察者之眼”实验室被最高规格的安全部队层层封锁,能量屏障全开,宛如一座孤岛,隔绝了内外。那枚被称为“归墟之眼”的晶体依旧悬浮其中,幽光恒定,对外的变化漠不关心,仿佛一切纷扰皆与它无关。但所有人都知道,它才是所有风暴的中心。
联合调查组迅速成立,由安全部长亲任组长,成员包括医疗、科研、心理及安全部门的精英。他们对凯斯的遗体进行了最详尽的解剖分析,结果令人困惑且不安——凯斯的生理死亡原因是全身多个器官的瞬间能量过载与衰竭,仿佛有一股无法承受的力量在他体内瞬间爆发又湮灭。但其大脑结构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晶化”现象,并非物理上的晶体,而是一种能量层面的、与那枚晶体同源的印记,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神经网络最深处。这或许就是他能够成为“低语”通道的原因,也是最终杀死他的元凶。
对莫里斯和艾拉的分别审讯同步进行。莫里斯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时而懊悔恐惧,时而仍会流露出对晶体知识的渴望,调查组判断其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心理影响和精神压力。艾拉则相对冷静,她将自己对凯斯呓语的破译过程和得出的可怕结论(“归墟之眼”、“门扉与牢笼”、“反噬”警告)和盘托出,并强调了裂隙异常与晶体激活可能存在的关联。
尽管艾拉的行为违反了规定,但其破译内容与客观发生的灾难(凯斯之死、裂隙异常)高度吻合,且其初衷包含预警成分,调查组在报告中倾向于认为其过错较轻,但建议进行严格的心理评估和监控。
调查报告被呈送至林烬面前。结论清晰却令人沉重:晶体极度危险,其能量与信息具有强烈的侵蚀性和不可预测性;凯斯之死直接与之相关;继续主动研究风险极高。报告间接支持了林烬暂停研究的决定。
然而,这份报告并未能平息所有声音。
以部分舰队工程师和资源规划官员为首的“现实派”,虽然不再公开鼓吹研究晶体,但能源危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高悬。他们不断向林烬呈送令人焦虑的数据:
“苍蓝晶库存持续下降,按当前消耗速率,最多支撑四个标准月!” “第十七、二十一号生态舱光照模拟已削减至最低维持标准,作物产量下降百分之十五!” “外部勘探舰队反馈,附近星域未发现大型富矿脉,搜寻工作进展缓慢!”
这些冰冷的数字比任何争论都更有力。每一次能源配给的削减,每一个生态舱光照的暗淡,都在无声地加剧着底层船员的不安和焦虑。流言开始在非核心舱室蔓延:
“听说上面找到了宝贝,但不敢用?” “为什么不用?都快饿死了还怕噎着吗?” “是不是那东西太危险?但不用也是死路一条啊!” “凭什么他们指挥中心能量供应充足,我们就要挨饿?”
不满的情绪在压抑中滋生。虽然尚未演变成公开的骚乱,但一种无形的怨怼和对决策层的不信任感,如同病毒般悄然扩散。
而原先的“研究派”并未完全死心。他们转入地下,通过私下的渠道交流,认为林烬的决策过于保守,是“因噎废食”。他们暗中收集艾拉破译出的只言片语(尽管调查保密,但总有信息泄露),试图从中找到“安全”利用晶体的理论支持。莫里斯虽然被暂时停职审查,但他的一些学生和助手,仍然坚信导师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需要更谨慎的方法。这种地下的暗流,虽然微弱,却潜藏着再次引爆的风险。
……
星骸族生态区内,一种近乎凝滞的沉寂笼罩着所有人。族人们已经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必要的物资和传承器物已被秘密转移至“星尘之帆”的启动节点附近。他们日常依旧,但那种即将远行的决绝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疏离感,却无法完全掩盖。
诺拉长老几乎不再离开生态区,她整日静坐,仿佛在通过星骸族特有的方式,感知着虚空中的细微涟漪,警惕着那可能随时到来的、来自裂隙深处的“注视”。她知道,联盟内部的压力越大,那枚晶体被再次启用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危险也就越近。她只能等待,并做好在最后时刻撕裂空间、带领族人遁入未知的准备。
……
艾拉在经过严格的心理评估和一系列忠诚测试后,被解除了拘押,但仍处于严密监控下,并被暂时调离医疗部一线岗位,分配至一个边缘的数据分析小组。她知道,这是林烬在某种程度上对她的一种保护,也是一种隔离。
她没有抱怨。凯斯的死和那最后的警告深深刺痛了她。她利用数据分析小组的权限(虽然受限),继续着她未竟的工作——不是破译,而是试图从已有的呓语碎片和晶体能量签名中,寻找任何可能支持“安全接触”或至少是“预警”其活跃状态的数学模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