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号如同一位重伤的巨人,拖拽着残破的躯壳,在寂静的虚空中艰难航行。引擎以最低功率运行,发出的嗡鸣声微弱而沉闷,仿佛随时都会彻底熄灭。舰内,昏暗的灯光是唯一的慰藉,依靠那不稳定却持续的能量回流勉强维持,每一次闪烁都牵动着所有人紧绷的神经。
航向已定,目标:那片被星骸族称为“虚无之海”、被能量回流标注的未知星域。
航行是漫长而煎熬的。外部传感器大部分仍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只能提供极其有限的周边空域数据。他们像是在蒙着眼睛穿越雷区,每一步都踏在未知之上。
“能量回流稳定性维持百分之六十四,波动峰值频率间隔延长,似乎正在……适应我们的系统?”能源官汇报着一个略显积极的信号,但语气依旧谨慎。 “航速稳定。预计七十六标准时后抵达坐标边缘。” “‘观察之眸’依旧聚焦于坐标点,未发现异常动向。”
暂时的平静,却无法让人安心。那只冰冷的“眼睛”如同悬顶之剑,谁也不知道它何时会再次眨动。
林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半清醒的休养状态,剧烈的消耗和之前的重伤让他极度虚弱,但他的意志依旧通过通讯频道关注着一切。艾拉则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地分析着诺拉长老留下的日记和不断涌入的、关于“虚无之海”的零星扫描数据。
“日记中提到‘古老契约’和‘保留回响’,”艾拉眉头紧锁,“星骸族的撤离,似乎并非单纯的自保,更像是在执行某个延续了无数周期的古老计划?他们知道些什么,却在当时无法或者说不敢告诉我们。” “还有‘大寂灭’……这个词反复出现,指的难道不是灰雾,而是某种……更终极的、周期性的宇宙灾难?”
疑问越多,前路的迷雾似乎就越浓。
终于,在经历了漫长而紧张的航行后,“摇篮”号接近了目标坐标的边缘。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能够看到外部监控画面的人,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与茫然。
没有想象中的奇特星云,没有诡异的天体,甚至没有多少尘埃。
前方,是一片近乎绝对的“空无”。
星辰的光芒到了这里变得极其暗淡、稀疏,仿佛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空间的“质感”似乎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稀薄”,更加“平坦”。常规传感器反馈回来的数据低得可怜,仿佛这片区域拒绝被探测。
这里就是“虚无之海”?一片宇宙的“荒漠”或者说“浅滩”?
“检测到背景维度波动指数急剧升高!物理常数出现极微小但可测量的偏移!” “能量密度降至已知宇宙平均值的万分之一以下!” “引擎效率下降!在这片空域维持航速所需能耗增加!”
这片区域的环境极其怪异,它对依赖常规物理法则运行的“摇篮”号极不友好。
“扫描那个坐标点!‘第一缕光’在哪里?”林烬的声音通过通讯传来,带着一丝急切。
探测器指向星骸预言中的核心区域。
没有恒星,没有星云,没有任何明显的光源。
只有……一片更加深邃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和注意力的黑暗区域。它并非实体,更像是一块空间本身的“补丁”,或者一个……“缺口”?
“无法扫描!所有主动探测手段接近该区域后信号急剧衰减,近乎完全丢失!” “只能被动接收……接收到极其微弱的、来自该区域的……热辐射残留?其频谱特征……无法识别!”
希望似乎再次落空。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死寂和虚无。
然而,就在失望情绪开始蔓延之时,负责监控能量回流的部门传来了惊人的消息!
“将军!能量回流!回流强度在靠近该区域后正在稳步提升!其维度波动与这片空间的背景波动共鸣加剧!它……它好像回到家一样活跃!”
那源自坐标种子的异种能量,在这片“虚无之海”竟然如鱼得水!
“尝试引导更多回流能量,优先修复长程传感器和超空间通讯阵列!”林烬立刻下令。也许,在这里,他们能更好地利用这唯一的资源。
随着更多能量被引导至传感器,模糊的扫描图像开始逐渐变得清晰。
那一片深邃的黑暗区域,在增强的探测下,渐渐显现出它的真容——
那并非绝对的虚无,其中似乎漂浮着无数极其微小、却散发着微弱光芒的……碎片?
这些碎片形状不规则,材质未知,它们散发出的光芒极其微弱,却带着一种与能量回流同源、却更加古老苍凉的气息。它们静静地悬浮在黑暗中,如同宇宙坟场中的磷火,又像是某种巨大结构崩塌后残留的……光骸?
“‘第一缕光’……难道指的是这些?”艾拉喃喃自语。
她尝试放大图像,分析其中一块较大的碎片。
当图像清晰到一定程度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块碎片上,竟然刻着清晰的、与星骸族文字同源却更加古老的符号!其工艺和磨损程度,显示它存在的岁月远超想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