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壁疆域”的初步成功,如同在风雨飘摇的孤舟上钉下了一根稳固的锚,让“曦宇”联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也验证了联合防御体系的有效性。然而,星链预警系统捕捉到的、关于幽紫舰队可能已渗透入内的信号,以及“幽影遗迹”与噬星古兽活动之间那令人不安的关联,如同悬顶之剑,时刻提醒着高层,危机远未解除。
被动防御终非长久之计。霍恩元帅与联合总参谋部深知,必须获取更多关于敌人的情报,尤其是要弄清这些噬星古兽究竟从何而来,以及那幽紫舰队是否真的找到了绕过主防线的渗透路径。
“星链系统在‘铁壁三号’节点外侧,编号γ-77的虚空区域,检测到持续性的、微弱的空间结构异常。”一份来自智械分析部门的报告,引起了总部的高度关注。“该异常并非古兽活动造成,其特征更接近……稳定的、非自然形成的空间孔隙。”
“孔隙?”璃月太子皱眉,“莫非是天然形成的虫洞?”
“概率低于0.01%。”智械代表的光团闪烁,“其结构呈现出高度人为技术痕迹,能量残留频谱分析……与噬星古兽穿越胎膜时留下的痕迹,相似度87.4%。但与古兽粗暴的撕裂不同,这个孔隙更加……稳定和隐蔽。”
结论令人心惊:这极有可能是古兽,或者驱策古兽的存在,用于潜入“曦宇”宇宙的秘密通道!
“找到它!封锁它!”磐酋长立刻吼道。
“不,”空衍的声音透过通讯传来,带着一丝深沉的考量,“这或许不仅是一个威胁,也可能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能够主动出击,窥探敌人虚实,甚至直捣黄龙的机会。”
这个提议极其大胆,也极其危险。派遣力量通过一个未知的、敌人控制的孔隙进行探索,无异于羊入虎口。
但经过激烈的争论,在艾拉倾向于平衡风险与机遇的隐晦影响下,最终决策层达成共识:组建一支精锐的跨维度侦察小队,潜入孔隙彼端进行有限度的侦查。任务目标:确认彼端环境、评估威胁等级、尽可能收集情报,严禁主动交战。
精英小队,再度集结
人员的选拔慎之又慎,最终名单汇聚了各星域在此类任务中的顶尖好手:
· 万法仙朝:派出的是“听风阁”的阁主,风无痕。听风阁并非以战力着称,却精于隐匿、遁术、阵法侦察与信息收集,其独门“风语术”甚至能捕捉空间波动中蕴含的细微信息。风无痕本人更是一位阵法大师,擅长布置临时传送阵与隐匿结界。
· 智械迷城:参与过K-881区域探测的AI “深瞳” 再次被选中。其经过升级的逻辑核心与多维度传感器,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不二之选。同时,一台经过特殊改造、具备高度环境适应性和伪装能力的“潜行者”多功能侦察机器人将作为其辅助。
· 荒古星域:代表是星瞳族的酋长 “银” 。她的血脉预知能力在未知环境中至关重要,能提前感知致命危险。同时,她对能量流动和空间结构的敏锐直觉,也能弥补科技探测的不足。
· 灵能星域:依旧是合作默契的 “辉光”、“织梦”、“溯影” 三人组。她们联合构成的灵能感知网络,能探测到常规手段无法察觉的意识波动与信息流,是预警和反隐形的关键。
这支小队,几乎代表了“曦宇”在隐匿、侦察、预知和信息处理方面的最高水平。他们将乘坐一艘特制的、结合了仙朝隐匿符文、智械光学迷彩、荒古环境拟态与灵能意识屏蔽的小型侦察舰——“幽影号”。
穿越孔隙,异域风光
在严密的护卫下,“幽影号”悄无声息地抵达了γ-77区域。近距离观察,那“孔隙”并非一个可见的洞口,而是一片极其模湖、光线和感知在此处都会发生轻微扭曲的虚空区域,如同水下的暗流漩涡。
“开始穿越。所有系统最大程度静默。”风无痕亲自操控着侦察舰,将其调整至最契合孔隙波动频率的状态。
一阵轻微的、仿佛穿过粘稠液体的阻滞感后,舷窗外的景象骤然变幻!
熟悉的星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无法用常理形容的、光怪陆离的天地。
这里没有璀璨的星辰,天幕是一种沉凝的、仿佛凝固的暗紫色基调,偶尔有扭曲的、如同血管或神经脉络般的亮紫色能量带在“天空”中缓缓蠕动。远方,悬浮着一些巨大的、不规则的、仿佛某种生物内脏或枯萎植物般的暗影,散发着令人不适的气息。
空间的法则似乎与主宇宙不同。引力方向紊乱,偶尔会有失重的石块或凝固的能量块从匪夷所思的角度飘过。能量环境极其惰性且充满了一种“衰败”的气息,常规的能量汲取方式在这里效率极低,甚至可能引来未知存在的注视。
“检测到高浓度惰性能量粒子环境,物理常数出现系统性偏移……重力参数波动……空间稳定性评估:中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