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刚把锦盒放在书桌一角,手机就“叮”地响了一声。
点开是周时济的消息,语气带着点哭笑不得的较真:
“‘周大人’听着太生分了,像在演电视剧。
哪用得着这客套称呼,叫我名字就好。”
书林盯着屏幕笑了,指尖敲出回复:
“行,听你的,周时济。
不过你事事替我考虑,从基地资源到鼻炎药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说‘朋友’总觉得轻了,倒像我多了个替我兜底的兄长。”
消息发出去没两秒,周时济的回复就来了,字里行间透着点不易察觉的“反驳”:
“怎么还是不忘给我升辈分”后面还跟了个无奈的笑脸。
书林看着这话,忍不住想起饭桌上的场景。
她眉飞色舞讲激光制导与战机协同的难题,周时济没打断,只静静听着。
偶尔插一两句“部队实战中更在意数据同步速度”,精准又不抢话。
那时她就觉得,周时济懂她的专业,更懂怎么照顾她的表达欲,确实不像领导,反倒像个能聊到一块儿的知己。
她指尖摩挲着锦盒边缘,十二只白瓷瓶在灯光下泛着细腻的釉光,盒盖内侧的小楷清隽,“辰巳时各一次”的用药时间写得工工整整。
她能想象到周时济跟医生沟通时的样子,大概也是这样,不慌不忙,把“西部干燥”“她的体质”这些细节都一一说清。
正愣神,手机又震了。
周时济发来一段语音,声音比文字更温和:
“对了,药要是用着效果不好,别硬扛,随时跟我说,我请医生再调调配方。”
书林把语音听了两遍,她猛然想到,周时济从不是刻意要做“兄长”或“领导”。
他只是习惯了把事情想周全,习惯了在别人需要时搭把手,他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高情商的人。
他懂她的要强,从不说“你需要帮忙”,只默默把资源、药品、注意事项都摆到她面前。
这样的人,难怪能在每个地方都做出政绩,现在又把S市的科研教育做得有声有色。
“优秀”这个词她想说一万遍。
楼下车里,周时济看着对话框里没再回复的界面,指尖轻轻碰了碰“兄长”那两个字。
其实他想说的是,他不想做什么兄长,更想做能跟她并肩聊研究、聊未来的人。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怕说得太直白,会打乱她闭关的专注,也怕这份心意会变成她的负担,更怕她会因此直接远离他。
他发动车子,后视镜里,书林房间的灯亮了起来,暖黄的光像颗小太阳。
周时济轻轻勾了勾嘴角,没关系,先从“周时济”开始就好。
书林是在正月十五的清晨离开S市的。
前一天,她特意去了趟吴校长办公室,手里拎着两份文件。
一份是实验室未来一年的进度规划,标注着“李新民牵头算法迭代”“小陈负责加密技术优化”…“胡尧生副教授统筹成果转化”。
每个节点的责任人与验收标准都写得清清楚楚。
另一份是西部基地的保密协议的复印件。
吴校长接过文件翻了翻,指尖在“技术边界说明”那页顿了顿,抬头看向她:
“都安排妥当了?不用再跟团队多叮嘱几句?”
书林坐在对面的椅子上,笑着摇头:
“上周已经跟他们开过会了,该说的都说到了。
技术方面我不担心,大家都有拼劲。
几个负责人经验丰富,晓宁又细心,他们能扛住。
就是要请您时不时给他们指指路,把把关,定定军心!”
话虽这么说,她指尖还是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边缘。
其实前一晚,她还悄悄去了趟实验室。
看着小陈在电脑前调试代码,李新民在黑板上推导算法,晓宁在整理测试数据……
直到实验室的灯陆续熄灭。
书林抱着一摞整理好的资料,轻轻推开隔间的门。
李萌正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一本翻旧的《人性的弱点》,坐姿依旧挺拔如松,哪怕在柔和的灯光下,周身也透着股军人特有的沉稳气场。
听到动静,李萌抬头起身,动作利落却不张扬:“卫上校。”
他的声音低沉,像浸过砂纸,带着常年在野外训练出的沙哑质感。
书林把资料放在桌上,指尖轻轻划过封面。
这是她特意整理的“实验室涉密资料清单”,标注着每一份文件的存放位置和保密等级。
“明天我就要去军理工了,”她抬头看向李萌,语气比平时多了几分郑重,“实验室这边,尤其是我的办公室,就拜托你多盯着。”
李萌点头,目光落在那份清单上,没有多余的话,只应了一个字:“好。”
喜欢丢掉恋爱脑,真学霸只想上天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丢掉恋爱脑,真学霸只想上天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