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阶梯教室被改造成临时辩论场,窗帘拉得半掩,过滤掉刺眼的阳光,只留下柔和的光晕笼罩着中央的辩论台。台下坐满了辩论队成员、评委老师和前来观赛的同学,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又兴奋的气息,偶尔传来翻资料的轻响和低声讨论,像一张紧绷的弦,等待着比赛的触发。
苏沐橙站在后台,指尖反复摩挲着口袋里的辩论稿 —— 那篇失而复得、还带着江衍红色批注的稿子,此刻被她攥得微微发皱。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胸腔里急促的心跳,可脑海里却反复回放着上午辩论稿失踪的惊魂时刻,还有江衍那句轻描淡写的 “不小心夹进去的”。
“别紧张,你准备得这么充分,肯定没问题!” 语文课代表拍了拍她的肩膀,递过来一颗薄荷糖,“刚才评委老师还问起你呢,说很期待你上次提到的‘古代文学与辩论’结合的论点。”
苏沐橙点点头,剥开薄荷糖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稍稍缓解了紧张。她抬眼看向辩论台,上面已经摆好了正反方的名牌,“感性与理性,哪个是成长的核心驱动力” 的辩题醒目地写在背景板上,正是她和江衍模拟辩论过的主题,这让她心里多了几分底气。
“下一组,正反方入场!” 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带着穿透力。
苏沐橙整理了一下校服裙摆,深吸一口气,和队友一起走上辩论台。当她站在反方二辩的位置上,目光习惯性地扫过观众席时,整个人却像被施了定身咒,瞬间僵住了 ——
观众席靠后的位置,江衍正坐在那里。
他穿着干净的白色校服,背着黑色双肩包,手里没有拿任何资料,只是微微前倾着身体,目光落在辩论台上,准确地说,是落在她身上。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他的镜片上折射出淡淡的光斑,看不清他的眼神,却能感觉到那道目光的重量,沉甸甸的,让她心跳骤然失序。
他怎么会来?
苏沐橙的大脑一片空白,之前准备好的开场词在嘴边打了个转,差点忘了要说什么。她赶紧移开目光,假装整理面前的资料,心里却翻涌着惊涛骇浪 —— 他不是一直觉得辩论 “无聊至极” 吗?不是说 “纯属浪费时间” 吗?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来看她出丑的?
“反方二辩,请问你准备好了吗?” 主持人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准备好了。” 苏沐橙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挺直脊背,将注意力集中在辩题上。她不能被江衍影响,这场选拔赛对她太重要了,她要证明自己,也要对得起那篇被精心修改过的辩论稿。
比赛正式开始。正方一辩率先立论,逻辑清晰地阐述了 “理性是成长核心驱动力” 的观点,引用了大量心理学实验数据和名人案例,气势十足。
轮到苏沐橙驳论时,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不经意地扫过观众席。江衍依旧坐在那里,姿势没变,只是眼神似乎比刚才更专注了,像是在认真听她的每一句话。这道目光让她既紧张又莫名地生出一股斗志,她握紧话筒,声音清亮而坚定:
“对方辩友混淆了‘成长的手段’与‘成长的核心’。理性固然能帮助我们规避风险、规划路径,但真正驱动我们跨越困境、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是感性的力量 —— 是对热爱的执着,是对他人的共情,是对遗憾的释然。就像古代纵横家的辩论,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是因为逻辑有多闭环,而是因为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性温度,这才是打动人心、推动时代进步的核心。”
她的声音越来越流畅,之前因为江衍出现而产生的慌乱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辩论时的从容与锋芒。她引用了江衍批注的 “触龙说赵太后” 案例,将古代文学中的辩论智慧与现代成长话题结合,既体现了历史厚度,又增强了感性共鸣,台下立刻响起了轻轻的掌声。
苏沐橙下意识地看向江衍,发现他微微点了点头,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笑容,快得像错觉。这个细微的动作,让她心里泛起一丝微妙的暖意,原本对他的质疑和不满,悄悄淡了几分。
自由辩论环节是整场比赛的高潮。正方频频抛出数据和逻辑陷阱,试图将话题引向 “理性至上” 的方向。苏沐橙沉着应对,一边拆解对方的逻辑漏洞,一边结合自身经历和真实案例,阐述感性的力量。
“对方辩友说理性能让我们做出最优选择,可成长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苏沐橙握紧话筒,眼神坚定,“就像我曾经执着于用理性规划每一步,却发现真正让我成长的,是那些‘不理性’的坚持 —— 是熬夜备赛的热血,是面对质疑时的倔强,是和朋友争执后的和解。这些感性的瞬间,让我们的成长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而不是冷冰冰的公式推导!”
她的话掷地有声,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评委老师频频点头,眼里满是赞赏。苏沐橙再次看向观众席,江衍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她身上,那道目光里没有了平时的冷冽,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像是在为她加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