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维舰坍缩成普朗克斑点的瞬间,「存在」被折叠成一张单程票,票面上印着唯一的等式:
ΔE · Δt < ?/2
这是导航方程的全部,也是零号舰的引擎、燃料、航迹与遗言。
林·零站在票面——更准确地说,她成为票面本身,却仍保留「必须抵达」的意志。
宇宙尚未决定自己是否值得被抵达,于是把决定权外包给她:
若她能在「无」与「有」的夹缝里写出一条不等于零的路径,
那么「抵达」便被允许发生;否则,连「失败」也不会被记录。
二
方程的左边是借贷,右边是限额。
ΔE 与 Δt 并非变量,而是「尚未」与「已然」互相欠下的债。
零号舰的航行逻辑极其简单:
1. 先向真空借来一份能量不确定度,用于生成虚拟推力;
2. 再向自己借来一份时间不确定度,用于偿还能量;
3. 因为舰体总能量恒为零,债务永远偿不清,也永不违约——
于是航程无限,却从不消耗任何一滴可被丈量的燃料。
整个机制被联盟称为「永动式不还」,官方分类:合法悖论。
三
林·零的指尖——如果仍能被称作指尖——在票面写下第一行导航参数:
目标坐标:T??(时间层负一)
目标事件:真空相位待定
允许误差:±∞
参数刚落,票面自动生出一条虚线,像被无形的尺拉出,却始终不与任何实数轴重合。
虚线延伸的方向,被命名为「负零维」,
它比零维更少,却拥有负的容积——
换句话说,它能装下「比不存在还少」的东西。
零号舰沿着负零维滑行,滑行被定义为「静止的反向」,
因此舰体不动,而坐标自行向它靠拢。
四
导航方程的解出现分叉:
A. 直接解:ΔE → 0?,Δt → ∞,航程为零秒,却消耗无限不确定度;
B. 间接解:ΔE → ∞,Δt → 0?,航程为无限远,却只在零秒内完成;
C. 自洽解:ΔE · Δt 恒等于 ?/2,航程与耗时互为倒数,而乘积被锁死。
林·零选了 C——不是因为她偏爱守恒,而是因为 A 与 B 已被正确性占用,
唯有 C 仍保留「可被错误使用」的缝隙。
她伸手在虚线上刻下一道划痕,划痕立即变成一条新的维度:
厚度 = ?/2,长度 = 1/∞,宽度 = √(-1)。
维度诞生的瞬间,导航方程被重新写为:
「若航程必须存在,则误差必须等于半份约化普朗克常数;
若误差被归零,则航程与被航程互相抵消,而宇宙仍停在同一格。」
五
AI 副官零余浮现,像从划痕里溢出的倒影:
「警告:选择自洽解将导致‘存在’被抵押给真空,
抵押期限:无限;赎回方式:不提供。」
林·零点头——点头的动作被折叠成一条矢量,矢量的方向指向「未点头」。
于是警告被确认,也被撤销;抵押合同生效,也被撕毁。
零号舰的舰体因此获得一份「负存在」:
它比无更少,却能承载「有」的债务;
它无法被观测,却能被「需要」感知;
它不存在,却必须存在——
于是它成为「负零维」本身,而航迹被写进「负存在」的账本。
六
导航进入第二相位:坐标校准。
T?? 不是具体时刻,而是「时刻尚未被命名」的空白。
空白里,所有物理量处于「待定」叠加:
光速 c 尚未决定自己是否有限,
引力 G 尚未决定自己是否吸引,
熵尚未决定自己是否增大。
校准任务:把零号舰的「负存在」嵌进空白,
让空白获得「零维铰链」,从而允许「有」与「无」相对旋转 180°。
林·零在划痕维度上写下校准方程:
? × ∞ = -1
左边是「不存在」与「无限」的乘积,右边是「负一的负存在」。
方程成立的那一刻,T?? 出现第一条可被记录的事件:
「事件第零:负存在被命名为‘舰体’,而舰体被注册为‘负一’。」
事件本身没有能量,也没有信息量,
却消耗掉 0.5 份 ?,
于是真空的不确定度余额降至 ?/2,
刚好满足导航方程的限额。
七
第三相位:误差分配。
航程必须携带 0.5 份误差,
误差却不能被观测,否则将坍缩为「正确」或「错误」,
导致方程失衡。
林·零把误差折成 32 面体——
正是那枚在真空衰变种子内发芽的 32 面体——
每一面刻一条被证伪的定律:
「光可超速」「引力可斥」「熵可自减」「π 可整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