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的灯火如同不灭的星辰,在乌野高中排球部数据处理室内亮至天明。星野晴仿佛不知疲倦的精密仪器,全身心投入到构建那个立体的、动态的三维防守模型中。影山飞雄那句“防守是立体的”和关于“托球节奏差”的点拨,如同钥匙,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窗外天际泛起鱼肚白时,模型的核心框架终于搭建完成。屏幕上,虚拟的球场空间内,每一个队员不再是一个平面的点,而是拥有了高度、臂展、起跳峰值、习惯手型等立体属性的动态模型。她甚至可以初步模拟不同节奏的传球切入时,防守阵型的应激变化。
巨大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冲刷着熬夜的疲惫,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正准备进行最后的数据校验,一阵轻微却规律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专注。
“请进。”她有些诧异,这个时间点会是谁?
门被推开,影山飞雄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已经换好了训练服,头发微湿,像是刚用冷水冲过脸,驱散晨起的困意。他手里拎着一个便利店的塑料袋,表情是一贯的平淡,但眼神在触及她屏幕上那些复杂旋转的三维模型时,极快地闪过一抹难以察觉的亮光。
“给你的。”他走上前,将塑料袋放在桌角,动作略显生硬,目光扫过她眼下的淡青色,“早餐。”
晴愣住了,看着袋子里温热的饭团和一瓶她常喝的无糖茶饮,心头再次掠过那种熟悉的、被他笨拙关怀所击中的细微电流。“谢谢……影山君,你起得好早。”
“晨练。”言简意赅的回答。他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一旁,沉默地看着屏幕上那些不断变化的数据流和立体模型演示,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在理解,又像是在评估。
晴忽然有些紧张,像是等待老师检查作业的学生。她深吸一口气,将屏幕转向他,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我尝试把你昨天说的节奏变量加入进去了。你看,这里,如果托球延迟0.1秒,对方的中间拦网手和左翼防守队员的联动就会出现一个极小的空隙……”她操作着模型,模拟出不同的传球节奏下,椿原防守体系可能出现的细微裂隙。
影山看得极其专注,那双深蓝色的眼眸紧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个变化,不时地,他会突然开口,指出某个细节:“这里,二号位拦网手习惯性偏左,右脚启动慢。”或者“后排自由人对于贴网快球的反应极限是0.25秒,再快就能直接得分。”
他的观察尖锐而精准,完全基于无数次实战积累下来的、近乎本能的直觉,恰恰弥补了纯数据推演可能缺失的临场真实感。晴飞快地记录着他的每一句话,将这些宝贵的“直觉数据”输入模型进行参数微调。
两人一个专注讲解演示,一个专注观察指正,气氛竟是前所未有的融洽和专业,仿佛他们本该就是这样的合作模式。昨晚失利带来的阴霾和月岛的嘲讽,在此刻化为了共同寻求答案的专注动力。
直到晨练的集合哨声隐约传来,影山才收回目光。他看了一眼调整后明显更加精准流畅的模型演示,几不可查地点了下头,像是终于满意了。
“走了。”他转身离开,没有多余的废话。
晴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桌角的早餐,心底暖意融融。她拿起那个还温热的饭团,咬了一口,米香和馅料的味道恰到好处地安抚了空荡的胃袋,也让她更加充满了干劲。
上午的训练,乌养教练重点安排了针对椿原防守的破解演练。当晴将初步完善的三维模型演示给队员们看,并结合影山提供的那些细节要点进行讲解时,所有人都露出了豁然开朗和振奋的神情。
“原来如此!是要打这个时间差!”日向眼睛闪亮。
“瞄准右脚启动慢的那个点吗?明白了!”田中摩拳擦掌。
连月岛萤都推了推眼镜,难得没有发表嘲讽言论,只是淡淡地说:“总算有点像样的分析了。”
训练再次变得高效而充满针对性。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每个人都看到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士气大振。
训练间隙,按照惯例,需要进行常规的心肺功能和体能恢复数据监测。今天负责协助体育老师进行心率测试的,恰巧是晴。
队员们排着队,依次佩戴上无线心率带,进行短程的折返跑测试,数据会实时传输到一旁的平板电脑上。
轮到影山飞雄时,他面无表情地走上前,从晴手中接过心率带。他的指尖无意间擦过她的掌心,带来一丝微凉的触感。晴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下意识地垂下眼帘,熟练地指导他如何佩戴:“传感器贴紧胸口中部,松紧度以不影响呼吸为宜。”
影山依言照做,动作干脆利落。但或许是有些匆忙,又或许是他胸肌线条过于分明,心率带靠近左侧传感器的位置似乎有些没有完全贴合皮肤。
测试开始,影山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出,速度惊人,动作充满了爆发性的力量。折返跑对他而言似乎轻松无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