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突如其来的、带着草莓牛奶味道的吻,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影山飞雄和星野晴之间激起了久久难以平息的涟漪。
晴几乎是逃离了病房,留下影山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和依旧发烫的耳根,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混乱又陌生的情绪中。
而随后几天,两人之间的互动变得异常微妙和尴尬。
视频通话的次数减少了,即使接通,也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或者只谈论最表层的复健进展和天气,刻意回避着那个夜晚发生的一切。
一种无形的、薄而脆的隔膜,横亘在两人之间。
影山变得更加沉默,他将所有无处安放的情绪和精力,都加倍地倾注到了复健中。
突破70度角后,康复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磨人的阶段——主动屈膝和肌力恢复。每一次主动的屈伸,都伴随着韧带被拉扯的尖锐痛感和肌肉无力带来的挫败感。
他像是跟自己的身体较劲,汗水浸透了一件又一件康复服,咬牙坚持的次数越来越多,眉头也锁得越来越紧。
小林康复师几次提醒他注意强度和心态,但他似乎充耳不闻,只是用更凶狠的练习来回应。
这种近乎自虐的努力,背后驱动他的,除了重返赛场的渴望,是否还有那份难以言说的、想要尽快摆脱眼下这种尴尬处境、用行动证明什么的焦躁?无人知晓。
晴则将自己埋入了更加繁重的数据工作中。
她整理了全国大赛的全部资料,撰写了详细的总结报告,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课业和排球部的日常管理。
她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一切如常,但偶尔的走神和面对影山视频邀请时的短暂迟疑,还是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那个吻的触感,混合着草莓的甜和药的苦,如同一个烙印,时常在不经意间浮现,让她心跳失序,脸颊发烫。
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影山,也不知道该如何定义那一刻发生的事。是冲动?是宣泄?还是……别的什么?这种不确定性,让她感到困惑和一丝莫名的慌乱。
就在这种微妙而压抑的氛围持续了数日后,一个转折点悄然来临。
这天下午,晴刚结束部活回到家中,正准备开始晚上的学习,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父亲星野宗一郎的加密邮件。
邮件标题很简单:「数据包。或许有用。」
晴有些疑惑地点开附件,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压缩文件包,解压后,里面是分门别类、整理得极其详尽的数据文件夹。
她随手点开一个标注为「近五年全国高校排球强队核心战术数据库」的文件夹,里面的内容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比赛录像剪辑或基础技术统计。
而是包含了大量经过深度分析和建模的数据:各支强队在不同比分局面下的战术偏好概率分布图、关键球员在压力下的技术动作微表情及习惯性偏差分析、轮次转换时的防守阵型演变模式、甚至还有基于机器学习预测的对手在特定情境下的可能反应路径……其专业程度和细致入微,远远超出了高中排球经理所能接触到的范畴,几乎达到了职业体育数据分析的水平!
晴的心脏狂跳起来,她快速浏览着其他文件夹:「主要对手球员个人技术弱点库」、「发球与接发球体系对抗模拟」、「体能分配与临界点预警模型」……每一个文件都像是一座蕴藏着丰富情报的宝库。
父亲从哪里得到这些?这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应对未来挑战的终极武器!
她立刻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爸爸!这些数据……太惊人了!你是怎么……”
电话那头,星野宗一郎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以前在研究所工作时积累的一些资源和人脉,加上这几年自己闲着没事做的些研究。想着你可能会用得上,就整理了一下。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了些,“这些数据是死的,关键还在于活学活用。尤其是要结合你身边那位‘特定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
他指的,显然是影山飞雄。
“我明白!”晴用力点头,脑海中已经开始飞速构思如何将这些数据与影山的复健进度、技术特点以及乌野未来的战术体系相结合。“这太有用了!谢谢爸爸!”
“好好利用。”星野宗一郎顿了顿,补充道,“对了,数据库里有一个标记为‘特殊案例’的子文件夹,是关于驹场高校那个自由人上杉幸太郎的额外分析,你可以重点看一下。或许……对理解一些事情有帮助。”
父亲的话似乎意有所指,但晴此刻完全被巨大的信息量所冲击,没有细想,只是连连道谢后便迫不及待地挂断电话,重新扑到了电脑前。
这一夜,晴房间的灯亮到了凌晨。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父亲送来的“宝藏”,大脑高速运转,各种战术构想和数据分析思路不断碰撞。
她尤其关注那些与二传手决策、膝盖伤后复出球员表现预测相关的模型,试图为影山寻找最优化、最安全的回归路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