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野宗一郎带来的国家队级分析系统,如同在影山飞雄和星野晴面前展开了一幅浩瀚的星图,每一颗星辰都代表着一个战术可能,一条通往更强境界的路径。
接下来的日子,病房仿佛变成了一个高科技战情室。
那台超薄的笔记本电脑几乎从不关机,屏幕上永恒流淌着复杂的数据流、三维战术模拟和球员生物力学分析图。
影山的复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医生和康复师的允许下,他开始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低强度的技术动作模拟。
无法跳跃,无法快速移动,但他可以坐在床边或特制的康复椅上,进行上半身的传球动作练习,重点在于手腕的抖动、手指的触感以及核心力量的传导。
每一次练习,他都极其专注,仿佛手中真的有一个排球,而他的目光,则紧紧跟随着屏幕上由分析系统模拟出的、高速移动的攻手跑位路线。
“角度再压低3度,”晴盯着屏幕上实时反馈的数据,轻声提示。
“系统模拟显示,如果出球角度再低一些,球的过网点会更贴网,对方拦网手更难下压。”
影山抿着唇,冰蓝色的眼眸盯着虚空中的某个点,手腕极其细微地调整了一下,再次做出传球的动作。
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不仅仅是因为动作的消耗,更是因为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赛场动态图像。
“很好,这次旋转速率提升了5%,”晴看着数据变化,语气带着鼓励,“球路会更飘,对方自由人判断落点的难度增加。”
这种训练方式,将枯燥的康复与对未来的备战紧密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影山的积极性。
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分析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晴的翻译与解读。
他对排球的理解,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被拓宽和深化。
然而,随着训练强度的细微增加和对未来更高强度比赛的憧憬,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愈发凸显——他左膝的旧伤,以及康复后所需的保护。
一天下午,结束了一组核心控制结合传球模拟的训练后,影山靠在床头,左膝传来的隐隐钝痛让他不自觉地皱紧了眉头。
他伸手调整了一下固定支具的位置,动作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尽管康复进展顺利,但膝盖的脆弱感,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时刻提醒着他与赛场之间还隔着一道天堑。
晴收拾着设备,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这个小动作和瞬间流露的情绪。
她的目光落在影山戴着厚重支具的左膝上,心头微微一紧。
父亲带来的系统可以分析战术、优化技术,甚至可以模拟对手,但却无法替代身体本身的承受力,尤其是对于影山这样对爆发力、急停变向要求极高的二传手而言。
一个强大而合适的护具,对于他未来重返赛场,至关重要。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悄然萌芽,并且迅速变得清晰而坚定。
当晚,回到临时住处后,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休息或整理数据,而是打开了自己的行李箱,从最底层拿出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巴掌大小的扁平方形绣盒。
这是母亲留给她的遗物,里面装着各色丝线、顶针、小剪刀和绣绷。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绣盒,指尖轻轻拂过那些色彩斑斓的丝线,眼中闪过一丝怀念和决心。
接着,她拿出平板电脑,调出父亲系统中关于运动护具生物力学的子模块,开始疯狂查阅职业运动员(尤其是排球二传手)常用护膝的材质、压力分布、支撑结构等专业资料。
同时,她凭借着自己对影山伤势细节、发力习惯的深入了解,开始在心中勾勒一个护膝的雏形——它需要有足够的支撑性保护尚未完全强韧的韧带,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阻碍他的技术动作,压力点要精准,材质要透气耐磨……
这不仅仅是一个护膝,更像是一个为她麾下独一无二的王者量身定制的、重返战场的铠甲。
接下来的几天,只要影山休息或进行不需要她实时协助的康复项目时,晴就会拿出那个小绣盒,坐在病房的角落,开始她的“秘密工程”。
她先是仔细测量了影山左膝的围度、髌骨位置等关键数据,然后找来一块优质的高弹性、透气性好的专业护膝面料和缓冲垫。
她用最细的针,最坚韧的丝线,开始一针一线地缝制。
加固关键受力点,调整压力带的位置,确保每一个缝线都结实而平整,不会在剧烈运动中摩擦皮肤。
她的动作并不算非常娴熟,偶尔会被针尖刺到手指,会因为缝得不满意而拆掉重来,但她的神情却异常专注和认真,仿佛在完成一件极其神圣的作品。
窗外的光线变化,映照着她低垂的侧脸和微微蹙起的眉头,一种宁静而坚定的氛围在她周身流淌。
影山偶尔从训练或沉思中抬头,会看到晴在角落里低头忙碌的身影。
他并不知道她在具体做什么,只看到她拿着针线,在一块黑色的布料上仔细地缝绣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