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85度被动屈膝的喜悦,如同冬日里呵出的一口白气,短暂地温暖了复健室冰冷而艰苦的空气,便迅速消散在更为严峻的现实面前。
那丝在角度达到顶点时、自左膝深处传来的、微弱却无法忽视的关节摩擦涩感,像一根细小的冰刺,扎进了影山飞雄高度警觉的神经末梢,也悬在了星野晴的心头。
训练结束后,影山靠在床头,左膝覆着新的冰袋,比往常更加沉默。
他没有像以往突破瓶颈后那样,眼神中闪烁着迫不及待要挑战下一个目标的锐光,而是微蹙着眉,目光有些空茫地落在自己打着支具的膝盖上,右手无意识地、极轻地按压着髌骨周围的位置,仿佛在确认着什么。
晴收拾着设备,眼角的余光始终没有离开影山。
她清晰地捕捉到了他眉宇间那抹罕见的、带着审视意味的凝重,以及指尖那细微的探查动作。
作为几乎与他形影不离的康复记录者和数据分析师,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影山飞雄对身体信号的感知敏锐到何种程度——那是一种顶尖运动员赖以生存的本能。
他的沉默,往往比抱怨更值得警惕。
“影山君,”晴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床边,声音放得很轻,但带着不容回避的认真,“刚才最后那一下……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她没有用“疼痛”这个词,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心理暗示,但目光却直白地表达着关切。
影山按压膝盖的动作顿住。
他抬起眼,看向晴,冰蓝色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犹豫,但面对她清澈而坚定的目光,那点犹豫很快被一种更深的、对待专业问题的严肃所取代。
他抿了抿唇,似乎在寻找准确的词汇,最终,用他那惯有的、不带什么感情色彩的陈述语气说道:
“角度到底的时候……里面,有点涩。像……沙子。”
他描述得极其简略,甚至有些笨拙,但“沙子”这个比喻,却让晴的心猛地一沉。
关节摩擦感、“沙子”感——这通常是关节软骨面磨损或滑膜炎症的典型征兆,绝非简单的肌肉疲劳或韧带拉伸痛!
这远比他们之前担心的软组织恢复问题可能要严重得多!
晴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但她强迫自己保持冷静。
现在慌乱毫无益处。“具体位置能指出来吗?是持续性的,还是一瞬间的?”她拿出平板,调出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图,语气尽可能地平稳专业。
影山依言,用手指精确地点出了髌骨后外侧的一个位置:“这里。就一下。”
晴快速记录,大脑飞速运转。位置很关键。
她立刻将情况通过加密通道汇报给了父亲星野宗一郎和小林康复师。
不到十分钟,小林康复师面色凝重地赶到了病房,星野宗一郎也很快出现在了视频连线中。
详细的物理检查开始了。
小林康复师的手法专业而细致,从不同角度活动影山的膝关节,施加压力,询问感觉。
影山极度配合,描述精准而克制。
检查过程中,那“涩感”并未再次出现,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在被动情况下似乎并无异常。
但这并不能让人放心,这种间歇性的、特定角度下出现的摩擦感,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需要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小林康复师最终得出结论,表情严肃,“高频超声或者MRI,才能看清楚关节内部的情况。如果是软骨或滑膜的问题,训练方案必须立刻调整,否则强行突破角度,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不可逆的损伤。
这几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病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影山的下颌线绷紧得像一块铁,冰蓝色的眼眸中风暴积聚。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不可逆”意味着什么——那可能不仅仅是错过全国大赛,而是彻底终结他的排球生涯。
一种冰冷的恐惧,夹杂着巨大的愤怒和不甘,几乎要将他吞噬。
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为什么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却还要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
晴紧紧攥着平板电脑的边缘,指节发白。她看着影山那双压抑着惊涛骇浪的眼睛,心脏揪痛。
她深吸一口气,转向视频中的父亲和小林康复师,声音却异常镇定:“爸爸,小林医生,在等待检查结果和制定新方案之前,我们现有的数据能否先进行一轮深度分析?
比如,对比影山君突破80度前后,他股四头肌、腘绳肌、以及核心肌群在训练中的发力模式、疲劳曲线、甚至左右腿的肌电信号差异?
也许能找到导致异常应力的动作模式根源,即使暂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能在后续训练中规避风险。”
她的思路清晰而冷静,瞬间将焦点从“可能存在的可怕结果”拉回到了“当下可以做的具体事情”上。
这是一种在巨大压力下依然能保持理性的强大能力。
星野宗一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立刻接口:“很好的思路。晴,你立刻调取过去72小时内所有相关的表面肌电数据和动作捕捉录像,我远程接入系统,进行生物力学链分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