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县太爷的邀请,余风并未立刻答应。川蜀之地,民风彪悍,民俗复杂,尤其是靠近山林的州县,更是怪事频发。这次的虎患,听上去不像是普通的野兽作祟,背后或许另有隐情。他决定先去探查一番。
数日后,余风抵达了大邑县。县太爷亲自出衙迎接,态度极为恭敬。稍作寒暄,便将李家坳的虎患详情相告,并表示希望余风能亲自前往李家坳调查。
余风听完陈述,眉头微蹙:“县尊大人,据所述,此虎非同寻常。其一,连伤数命,手段残忍,绝非一般山豹豺狼可比;其二,连经验丰富的猎人亦不能幸免,可见其狡猾凶悍;其三,时值雨季,山林湿滑,留下踪迹本应容易追踪,却迟迟未见成效,恐有蹊跷。”
县太爷连连点头:“余师爷所言极是!下官也是这般疑虑,故而恳请师爷前来。只是那李家坳地处偏僻,山深林密,恐有危险……”
“无妨,”余风微微一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下愿往一探究竟。只是,除了捕快衙役,还需请县尊大人选派几名熟悉地形、胆大心细的当地向导,并备足干粮火把、绳索药物等物。”
县太爷不敢怠慢,立刻照办。
次日清晨,余风换上一身轻便的青布儒衫,腰间别着一柄防身短刃,背上简单的行囊,带着县衙派的八九个捕快衙役,以及五名精干的村民向导,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行人沿着泥泞湿滑的山路,朝着李家坳的方向艰难跋涉。
一路上,山林间弥漫着浓重的湿气,参天古木遮天蔽日,林间光线昏暗,脚下腐叶堆积,散发出潮湿的霉味。偶尔传来几声怪异的鸟鸣或兽吼,都让随行的村民向导们紧张不已,握紧了手中的柴刀棍棒。
余风却显得很平静,他仔细观察着沿途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偶尔还会蹲下身子,查看泥地上一些不起眼的痕迹。他发现,除了那些明显的大型兽类爪印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痕迹,比如某种大型鸟类留下的三趾爪印,以及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和被翻动过的土壤,似乎暗示着这片山林里,除了那只恐怖的老虎,或许还隐藏着别的什么。
走了大半天,一行人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李家坳。村子比余风想象的要破败许多,房屋多是土坯茅草结构,稀稀拉拉地分布在山坳里。村民们看到官兵和师爷的到来,眼中流露出一丝希冀,但更多的是挥之不去的恐惧。
余风向迎接他的村正李老汉详细询问了情况。李老汉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农,面色黝黑,愁苦不堪,说起老虎,声音都在打颤:“余师爷,那畜生……简直是山里的煞星!先是牲口,后来就……就咬死人了啊!我们守夜的壮丁,拿着鸟铳都没用!它太精了,懂得躲,懂得偷袭!”
“老人家,”余风问道,“那老虎,除了晚上出来,白天可曾有人见过?”
李老汉摇摇头:“没,没得人敢上山白日里去看。不过,前些天,王麻子家的娃子,就是住在后山坡上的那个,说是在雾蒙蒙的天里,看到一个……一个像人一样的影子,在林子里晃悠,披头散发的,可吓人了!他还以为是哪家的女鬼,吓得跑回了家,不敢再说。”
“像人一样的影子?”余风心中一动,“具体是怎样的?”
“就……就像一个穿着破烂衣服的女人,披头散发的,背对着他,走得很慢……”李老汉努力回忆着,“娃子当时吓得魂都飞了,哪看得真切。”
一个披头散发、像女人一样的影子?这让余风更加警惕。单纯的猛虎袭人,虽然凶残,但行为模式相对固定。而“像人一样的影子”,则增添了几分诡异和难以解释的色彩。
第三章:夜半魅影
余风决定在李家坳住下,亲自守夜,看看到底是何方“妖孽”。
村正李老汉安排余风和两名年轻力壮的衙役住在村中心一间相对宽敞的土坯房里,其余人手则在村子四周布防。夜晚的山村格外寂静,只有远处山林里不时传来几声凄厉的怪叫,让人毛骨悚然。
屋内,油灯如豆,勉强照亮着简陋的陈设。余风并没有闲着,他仔细询问了那两个衙役关于老虎袭击的细节,以及他们之前进山搜查的情况。两个衙役也是心有余悸,说那老虎力气极大,速度极快,而且似乎对人的气味和声音异常敏感,几次他们都觉得自己已经被盯上了,幸亏及时躲藏或撤退才捡回性命。
“余师爷,小的觉得,这老虎邪门得很!”一个衙役压低声音道,“它不像一般的畜生,眼神……眼神跟人似的,冷冰冰的,还带着一股子怨气!”
另一个衙役也附和道:“是啊,还有那爪子印,深得吓人,小的量过,比我家吃饭的大海碗口还大!”
余风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他们提高警惕。他自己则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望着漆黑的夜幕和远处黑黢黢的山峦轮廓,陷入了沉思。
是老虎,还是……别的什么东西?那“像女人的影子”该如何解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