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不速之客
陈默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
他,一个对民俗学和地方传说有着近乎偏执热爱的年轻学者,此刻正站在一片荒凉破败的山神庙前。雨,不大,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将眼前的景象笼罩在一片迷蒙的水汽之中,更添了几分阴森。
这里是他从一本几乎快要散架的地方县志中偶然发现线索后,追踪了半个月才找到的地方。县志里语焉不详地记载,在这座几乎被遗忘的“断龙山”深处,曾存在过一座香火鼎盛的“玄云观”,供奉着一位掌管“地脉生机”的神秘地仙。观中历代行者修行一种名为“地脉承天”的秘法,据说能沟通幽冥,借大地浊气淬炼己身,最终达到“尸解成仙”的境界。只是,不知从何时起,玄云观彻底荒废,所有记载也随之湮灭,只留下一些零星恐怖的传说,说此地怨气冲天,夜半常闻鬼哭狼嚎,更有食人精怪出没。
陈默对此深信不疑。他的研究领域恰恰是那些未被主流历史记录的、隐藏在乡野传说下的隐秘信仰与修行方式。越是诡异,越是偏僻,越能勾起他的好奇心。他坚信,玄云观的废墟下,一定埋藏着失落的秘密。
脚下的山路早已被荒草和灌木覆盖,若非他带着专业的登山工具和对地形的敏锐判断,根本不可能找到这里。庙门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两个黑洞洞的门框,像是一双空洞的眼睛,冷漠地注视着他这个不速之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木头和潮湿泥土混合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淡淡的腥甜,像是……血的气味。
陈默打了个寒颤,不是因为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安。他推了推眼镜,镜片上立刻蒙上了一层水雾。他抬手擦了擦,目光扫向庙宇内部。庭院里杂草丛生,几根断裂的石柱歪斜地立着,上面依稀可见模糊的雕刻,似乎是某种扭曲的兽纹。正对着大门的地方,是一片空地,地面铺着的青石板大多已经碎裂,缝隙里长满了湿滑的青苔。
他的目标,是传说中玄云观的“藏经阁”或“主殿”遗址。根据县志附带的、极为简陋的地图,以及他这几天的实地勘察,那应该就在这片庙宇废墟的深处。
他从背包里拿出强光手电,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不安,迈进了庙门。
光线所及之处,灰尘簌簌落下。蜘蛛网随处可见,如同苍白的幔帐。地上散落着破碎的瓦片、朽烂的木料,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早已褪色腐朽的蒲团残骸。这里安静得可怕,只有他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以及雨水滴落在残破物体上的“滴答”声,在空旷的废墟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越往里走,那股若有若无的腥甜气味就越发浓郁。陈默皱了皱眉,他受过专业训练,知道这绝不是普通腐烂的气味。他开始仔细观察四周,希望能找到与玄云观相关的文字或符号。
在一堵坍塌了一半的墙壁前,他停下了脚步。墙缝里,似乎塞着什么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拨开杂草和碎石,发现那是一块巴掌大小的、边缘已经磨损的木牌。木牌材质普通,但上面的字迹却异常诡异——那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扭曲如同虫爬般的红色符文,是用某种粘稠的、似乎是血液的东西写成的。红漆已经干涸发黑,但那诡异的形态依然透着一股邪气。
陈默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与玄云观直接相关的实物证据。他拿出相机,对着木牌仔细拍摄了几张照片。就在他准备将木牌收起来的时候,一阵微风吹过,卷起地上的灰尘。
风很轻,但吹过之后,周围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一股更浓烈的腥甜味猛地钻入他的鼻腔,让他胃里一阵翻腾。同时,他似乎听到了一声极其轻微的、像是叹息又像是低语的声音,若有若无,飘忽不定。
“错觉……一定是太累了。”陈默安慰自己,摇了摇头,试图将注意力拉回到学术研究上。他强迫自己不去理会那奇怪的感觉和气味,继续向废墟深处走去。
又转过一个弯,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这是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中央矗立着几根巨大的、雕刻着繁复花纹的石柱,虽然部分已经断裂,但依然能看出昔日的辉煌。石柱环绕的中央,地面上有一个巨大的、用某种黑色石头垒砌而成的圆形基座,直径约有七八米。基座上布满了暗红色的、早已干涸的痕迹,像是某种液体反复泼洒后凝结而成。
基座的中央,微微凹陷下去,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坑洞。坑洞周围的石头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暗紫色,仿佛被什么东西常年浸泡过。
陈默的目光瞬间被这个巨大的圆形基座吸引。他能感觉到,这里就是玄云观的核心所在。县志中提到的“地脉承天”秘法,恐怕就与这个地方有关。
他走上前,蹲下身仔细观察。基座上的暗红色痕迹,在手电光的照射下,隐隐散发着微弱的光泽。他伸出手指,想触摸一下,但又犹豫了。直觉告诉他,这东西很危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