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九年,秋。
关中平原的夜风已带着几分萧瑟,卷起枯黄的落叶,拍打在潼关残破的城楼上。天色早已墨黑,唯有几点疏星点缀在厚重的夜幕之上,勉强勾勒出远处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那模糊而狰狞的轮廓。
潼关,这座雄踞于中原与西域咽喉要道的千古雄关,此刻城内却是灯火稀疏,寂静无声,只有巡夜兵丁的脚步声和梆子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更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城南一处不起眼的客栈“四海栈”内,却有一间客房亮着微弱的油灯。灯火摇曳,映照着房内两人的脸庞。一人约莫四十上下,面容枯槁,颧骨高耸,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闪烁着精明与警惕的光芒,正是这间客栈的老板,姓赵,人称赵老三。另一人则年轻的得多,约莫二十出头,身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面容清秀,但眉宇间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郁和坚韧,他叫陆寻,一个来自江南的书生,却有着一双不属于书生的、锐利的眼睛。
陆寻手中紧紧攥着一封信笺,信纸已然泛黄,墨迹也有些黯淡,但上面的字迹却苍劲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赵老三亲启:久闻潼关乃藏龙卧虎之地,君亦非庸碌之辈。吾有要事相商,关乎秦岭龙窟之秘。若君愿往,三日后,夜半子时,城南破庙后巷相见。务必携‘探幽’之物前来,切记,慎言慎行,生死攸关。若泄密,或临阵退缩,后果自负。某,敬候佳音。”
信中没有署名,落款只有一个模糊的印章,似龙非龙,似蛇非蛇,透着一股邪异之气。赵老三盯着那印章,脸色变幻不定,许久才叹了口气,对陆寻道:“陆小哥,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啊。秦岭龙窟,那可是传说中前朝……不,是更早时候一位神秘帝王的安息之地,多少年来,进去的人,就没听说有能活着出来的。”
陆寻面色平静,眼神却异常坚定:“赵老板,我知道这其中的厉害。我并非不惧生死,只是……我需要那里面的一样东西。”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知是恐惧,还是别的什么。
“你需要什么?”赵老三皱眉问道。
陆寻沉默片刻,缓缓从怀中取出一块残破的玉佩。玉佩呈墨绿色,质地温润,上面雕刻着繁复而古老的纹路,似星辰运转,又似某种不知名的符文。玉佩的一角已经断裂,边缘粗糙,显然经历过某种剧烈的撞击。
赵老三看到玉佩,瞳孔骤然一缩,失声道:“这……这是……‘星陨玉’?!”
“正是此物。”陆寻轻轻点头,“家师临终前告知,此玉与我身世有关,而线索,便指向那秦岭龙窟。据说,那帝王陵墓中,藏有一块完整的‘星陨玉’,与我家传的这块,本为一体。”
赵老三看着陆寻手中的玉佩,又看了看信上的印章,脸上的表情变得极其复杂,有惊惧,有贪婪,也有一丝犹豫。他沉默了良久,才像是下定了决心,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既然是‘星陨玉’的线索,老朽这条老命,或许也该赌一把了!三日后,子时,破庙后巷,不见不散!”
陆寻深吸一口气,将玉佩戴好:“多谢赵老板。”
窗外,夜风呼啸,如同鬼哭狼嚎。潼关城内,一场不为人知的盗墓之旅,即将拉开序幕。而他们并不知道,那座沉寂在秦岭深处的古老陵墓,正散发着令人心悸的邪恶气息,等待着他们的到来,准备用无尽的恐怖,吞噬一切闯入者。
第一章:夜入秦岭
三日后,夜半子时。
潼关城南,一片荒芜破败的土地庙后巷。月光被厚厚的乌云遮蔽,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几盏忽明忽暗的鬼火般的风灯,在废弃的摊位上摇曳,更显得阴森诡异。
赵老三早已等在那里,他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短打扮,背上背着一个沉甸甸的行囊,脸上带着紧张与兴奋交织的神情。陆寻也如约而至,除了那块星陨玉,他还携带了一个不起眼的包裹,里面是他精心准备的绳索、飞爪、火折子、罗盘以及一些简易的工具。
见陆寻到来,赵老三压低声音道:“陆小哥,你总算来了!时辰可不等人啊!”
陆寻点了点头:“赵老板准备好了?”
“早就准备妥当!”赵老三搓了搓手,眼神看向巷子深处,“老朽已经打点好了守城门的兄弟,后半夜城门无人值守。我们得赶在天亮前,尽可能深入秦岭,找到那条被遗忘的古道。”
两人不再多言,借着微弱的天光和对地形的熟悉,悄然离开了潼关城,向着西方那片连绵起伏、传说中充满凶险与神秘的秦岭山脉走去。
秦岭,自古便是中华龙脉所在,山势险峻,林木茂密,古迹众多。寻常猎户,只敢在外围活动,从无人敢深入那核心地带。只因那里不仅有毒虫猛兽,瘴气弥漫,更流传着无数关于山鬼、精怪甚至古代帝王陵寝的恐怖传说。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月光偶尔穿透云层,洒下惨白的光芒,照亮了路边嶙峋的怪石和虬结的古树,那些树木的枝桠伸展着,如同张牙舞爪的鬼爪,在夜风中摇曳生姿,投下大片大片扭曲晃动的阴影,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窥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