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后的头几天,程野的家电铺就跟村口的老槐树似的,天天围着不少人。要么是来买东西的,要么是来串门唠嗑的,连带着门口那个便民角的打气筒,一天都没闲着。
这天早上,程野刚把铺子门拉开,就听见“蹬蹬蹬”的脚步声,转头一看,是隔壁家的小石头,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五块钱,跑得满头大汗。“程野哥,程野哥!”小石头仰着小脸,把钱往他手里塞,“我要给俺爹买个刮胡刀,他那老刮胡刀都锈得刮不动胡子了。”
程野笑着把钱推回去一半,从货架最下层拿出个蓝色外壳的电动刮胡刀:“这是专门给村里老爷们选的,续航久,还不怕摔,五块钱用不了,给三块就行。”他怕小石头不信,还当场按了开关,“你听,声音小,不会吵着人。”
小石头眼睛亮了,赶紧把三块钱递过去,小心翼翼地抱着刮胡刀往家跑,跑两步还回头喊:“谢谢程野哥,等俺爹发了工钱,再过来买个小台灯!”
程野摆摆手,刚把钱放进抽屉,就看见晚星背着书包从巷口走过来,手里还提着个铝制饭盒。“程野哥,快趁热吃!”晚星把饭盒往柜台上一放,掀开盖子,里面是两个白面馒头,还有一小碟炒鸡蛋,金黄的蛋液裹着葱花,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张爷爷说你这几天忙得没好好吃饭,早上特意让我给你带的。”
程野拿起馒头咬了一口,暄软的面香混着鸡蛋的鲜味,心里热乎乎的。“你也没吃吧?”他把另一个馒头递过去,又从冰箱里拿出瓶牛奶,“赶紧吃,别耽误上学。”
晚星点点头,小口小口地啃着馒头,一边吃一边跟他说:“程野哥,昨天我把小册子给李老师看了,李老师说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贴几篇故事,让更多同学一起写。”她从书包里掏出那个快写满的小本子,翻到其中一页,“你看,这是大壮写的他家老黄牛的故事,说老黄牛会帮着拉柴火,还会跟他一起在河边晒太阳。”
程野凑过去看,虽然字迹歪歪扭扭,还有几个拼音,但字里行间全是孩子的真诚。“写得真好。”他摸了摸晚星的头,“等周末,咱们再去收集点老人的故事,他们肚子里藏着的事儿,可比咱们知道的多。”
正说着,王强骑着二八自行车过来了,车后座绑着个大纸箱。“程师傅,你要的电池和灯泡都拉回来了!”王强把车停在门口,擦了擦汗,“县城老板说以后咱这拿货,都给按批发价,还免费送货。”
“辛苦你了。”程野帮着把纸箱搬进来,打开一看,里面的电池和灯泡都按型号分好了类。他刚想让王强歇会儿,就听见门口有人喊:“程野在吗?帮我看看这电扇呗!”
来人是村西头的周大爷,手里抱着个老式落地扇,扇叶上还沾着不少灰尘。“昨天天热,想开风扇凉快凉快,结果插上电只转一下就不动了。”周大爷把风扇放在地上,叹了口气,“这还是我儿子结婚时买的,扔了怪可惜的。”
程野蹲下来,先检查了插头,又打开风扇后盖,用万用表量了量电机。“问题不大,是电容坏了,换个新的就行。”他从工具箱里找出个同款电容,三两下就换好了,插上电试了试,风扇“呼呼”地转了起来,风还挺足。
周大爷高兴得直拍手:“还是你手艺好!多少钱?我给你。”
“不用钱,小毛病。”程野摆摆手,又帮周大爷把风扇叶擦干净,“以后有啥小问题,随时过来找我。”
周大爷过意不去,从兜里掏出几个刚摘的桃子,硬塞给晚星:“丫头,拿着吃,甜着呢。”
晚星接过桃子,脆生生地说了句“谢谢周爷爷”,等周大爷走了,她把桃子洗干净,递了一个给程野:“程野哥,你尝尝,水分可足了。”
程野咬了一口,甜丝丝的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流。他刚擦完嘴,李磊就从里屋出来了,手里拿着个账本:“程师傅,这是这几天的销量,电饭煲和电水壶卖得最好,已经断货了,要不要再跟县城老板订点?”
“订,多订二十个电饭煲,再加点适合老人用的简易电水壶。”程野接过账本翻了翻,又嘱咐道,“你再把这些家电的保养知识整理一下,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方便大家看。”
李磊点点头,拿着账本回里屋忙活去了。王强则蹲在门口,给便民角的打气筒上了点油,又把旁边放着的螺丝刀、钳子之类的小工具擦了一遍。“程师傅,我发现这便民角是真管用,昨天张婶来给自行车打气,还顺便买了个电熨斗。”王强笑着说。
“可不是嘛,都是街坊邻居,互相方便。”程野靠在门框上,看着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心里挺踏实。这铺面不光是做生意的地方,更像是个邻里间的落脚点,谁家有事儿都愿意来这儿念叨两句,热热闹闹的,比啥都强。
中午的时候,太阳越来越毒,铺子里的人渐渐少了。程野让王强和李磊先回去吃饭,自己则留在铺子里看店。晚星放学回来,手里提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些青菜和一块五花肉。“程野哥,今天我来做饭吧?”晚星把布袋子放在柜台上,仰着小脸问,“我跟张奶奶学了红烧肉,想给你露一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