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星也急了:“那咋办?玩具厂的订单不能推啊,这可是长期合作的机会。端午摆件的订单也不能拖,客户都等着端午前收货呢。”
刘芳在旁边插了句:“程老板,要不咱们再招点人?村里还有不少留守妇女,之前问过我好几次,想过来上班呢。”
“招人也得有时间培训啊,编迷你农具和摆件都得有手艺,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程野摇摇头,“而且现在作坊就这么大,再招十几个人,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干活了。”
小周突然说:“程老板,我倒有个主意。你们不是打算盖新厂房吗?虽然新厂房没盖好,但村里有没有闲置的场地?比如以前的老学校、老仓库,先租下来当临时车间,再招点人,分两拨干活,白天做迷你农具,晚上做端午摆件,说不定能赶得上。”
程野眼睛一亮——村里还真有个老仓库,在村西头,以前是放化肥的,后来化肥厂搬走了,就一直空着,面积比现在的作坊大两倍,收拾下刚好能当临时车间。他赶紧说:“村西头有个老仓库,空了好几年了,就是有点破,得收拾下才能用。”
“破点没事,先简单收拾下,搭几个工作台,能干活就行。”晚星也兴奋起来,“我下午就去找周支书,问问能不能把老仓库租下来,租金应该不贵。”
“还有招人,”刘芳说,“我下午就去村里挨家问,肯定能招到十几个人,咱们挑手脚麻利的,先教简单的打包、剪稻草,熟练了再学编摆件和农具,这样能快不少。”
程野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笑着对小周说:“周记者,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提醒,我还没想到老仓库呢。”
小周摆摆手:“这都是你们自己有基础,我就是随口一提。对了,你们这临时车间要是弄起来,既能解决订单问题,又能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这可是个大亮点,我得好好写写。”
老王也笑着说:“我下午就跟着你们去老仓库拍,再拍招人、培训的场景,这样报道更生动,读者也爱看。”
正说着,孙磊骑着三轮车回来了,车斗里的农具都送完了,还带回来个好消息:“野哥!邻村的王村长说,下次订农具要订五百把,还说要介绍其他村的村长来订,让咱们先留好货!”
程野刚松下去的眉头又皱起来了——五百把锄头,加上迷你农具和端午摆件,订单简直要堆成山了。但他转念一想,这也是好事,说明他们的产品受欢迎。他拍了拍孙磊的肩膀:“好!你先歇会儿,等会儿跟我去村西头的老仓库,咱们收拾下,准备当临时车间。”
孙磊一听,立马来了劲:“收拾仓库?是不是要扩大规模了?好啊!我这就去拿扫帚和铁锹!”
说完,孙磊骑着三轮车就往家跑,生怕慢了一步。逗得小周和老王都笑了,老王赶紧扛起相机,跟了上去:“我去拍孙磊拿工具的场景,接地气!”
程野和晚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干劲。晚星说:“我现在就去找周支书说租仓库的事儿,顺便问问能不能让村里的电工帮忙把老仓库的电线检修下,晚上干活得开灯。”
“行!我跟张叔他们说下,让他们下午先把院子里的稻草和篾条搬到老仓库去,省得晚上再搬。”程野又转头对李婶说,“李婶,您下午辛苦下,带几个婶子去老仓库打扫卫生,把蜘蛛网和灰尘都清干净。”
李婶爽快地答应:“放心吧程野!保证给你收拾得干干净净,跟新的一样!”
小周看着有条不紊安排工作的程野,忍不住感慨:“程老板,你这执行力是真强,刚想到办法,立马就行动了。”
程野笑着说:“没办法,订单不等人,村民们也等着赚钱呢。咱们多干一点,就能多赚一点,日子就能好一点。”
小周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执行力强,心系村民”几个字,又问:“程老板,你当初为啥想着回村创业?很多年轻人都想着往城里跑,你却回来做这个,不怕失败吗?”
程野愣了下,随即想起刚回村的时候,村里人都觉得他疯了,放着城里的好工作不干,回来跟稻草、篾条打交道。他叹了口气,说:“我爸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而且我回村的时候,看见村里的土地好多都荒了,留守妇女和老人除了种地,就没啥收入来源,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刚好那时候看见有人用稻草编小玩意卖钱,就想着试试,既能照顾爸妈,又能带动村民赚钱,就算失败了,也没啥遗憾的。”
“说得好!”小周忍不住鼓起掌来,“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担当!不像有些年轻人,总想着走捷径,不愿意脚踏实地干活。”
老王也回来了,刚好听见程野的话,手里的相机“咔嚓”响个不停:“程老板,你这话太实在了,必须得拍下来,写进报道里,让更多年轻人看看,回村创业也能有大作为!”
程野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我就是做了点该做的事儿,没啥大不了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