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晓有些惋惜:“花期好短啊,我才画了三幅写生。”
“但正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啊。”苏暮雨轻声说。
回到家,凌空先完成了作业,然后开始物理竞赛的练习。他发现自己在力学题上表现不错,但电学部分还需要加强。针对性地练习了几道电路题后,【电学应用:熟练(23/1000)】技能有了明显提升。
晚饭时,凌空和父母聊起了创客空间和老照片项目。父亲对技术设备很感兴趣,答应周末陪他去选购一些必要的工具;母亲则提醒他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同时参与太多项目。
睡前,凌空继续完善他的樱花模拟程序。加入了气象因素的影响后,程序变得更加复杂但也更加真实。调试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高度的树枝上的樱花开放速度其实有微小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和光照的细微变化造成的。
【细微观察:精通(5/)】面板提示道。凌空惊讶地发现这个技能不知不觉已经达到了精通级别。
周二早晨,凌空特意提前到校,验证自己的观察。他选择了樱花树的不同位置,用温度计测量了微环境的温度差异,果然发现树冠顶部比下部温度稍高,向阳面比背阴面温度高。
这些微小的差异反映在开花状态上,形成了自然的分层效果,让整棵树的花期得以延长。
“你在做什么实验呢?”林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好奇地看着凌空手中的温度计。
凌空解释了自己的发现,林雪很感兴趣:“我可以帮你做更精确的测量,研究所有多点测温仪,精度更高。”
两人约定午休时继续进行测量,林雪还提议将数据用于她的科学研究小组项目。
上午的课堂在春雨敲打窗户的背景音中进行。雨声淅沥,教室里却格外温馨,同学们专注地听着讲解,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的雨景。
语文课上,李老师正好讲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雨意象,从“好雨知时节”到“夜来风雨声”,同学们听着窗外的雨声,对这些诗句有了更深的体会。
【文学鉴赏:熟练(45/1000)】凌空发现自己在实际环境的辅助下,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午休时间,林雪果然带来了精密测温设备。两人在樱花树下搭起临时雨棚,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数据证实了凌空的观察,树冠顶部的温度确实比下部高了0.5度左右。
“这个发现很有趣,”林雪记录着数据,“微气候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很少被注意到,但实际上很重要。”
凌空点头:“我的模拟程序可以加入这个因素,让模型更加精确。”
雨中的测量工作让两人的衣服都有些潮湿,但获得的数据让这一切都值得。回到教室,凌空将新数据输入程序,模型的预测能力果然提高了。
下午的物理实验课上,老师正好讲解温度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凌空联想到早上的发现,举手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得到了老师的称赞:“很好!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需要的是发现的眼睛。”
这节课后,凌空对物理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决定在竞赛准备中加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思考。
放学时雨已经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淡淡的彩虹,跨越在飞云江上空。许多同学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拍摄这难得的景象。
凌空也用相机记录下了这道彩虹,注意到它在钟楼上方弯曲,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他调整角度,将樱花树也纳入构图,捕捉到了雨后天晴的清新与美丽。
【构图技巧:熟练(12/1000)】面板提示技能提升。凌空发现自己对画面的把握越来越准确了。
回家的路上,三人讨论着即将到来的物理竞赛。苏暮雨提醒凌空:“别忘了明天下午要去看辩论社的表演赛,陈静特意邀请我们的。”
凌空这才想起这个约定:“当然记得,听说辩论社这学期来了个很厉害的指导老师。”
周三的校园因为雨过天晴而格外清新。樱花经过雨水的洗礼,虽然落了不少,但留在枝头的花朵显得更加娇艳欲滴。
课间操时间,学校没有像往常一样组织集体活动,而是让同学们自由活动,享受这难得的晴朗时光。许多同学选择在操场上散步或坐在樱花树下聊天。
凌空和苏暮雨被陈静邀请去辩论社参观他们的排练。辩论社的活动室里,同学们正为明天的表演赛做最后准备,辩题是“科技发展是否让传统文化失去价值”。
“这个辩题很有意思,”凌空对陈静说,“正好与我们地方文化研究社的工作相关。”
陈静点头:“是啊,所以我特别希望你们能来听听,给我们一些反馈。”
凌空注意到陈静在辩论时的气势与平时完全不同,更加自信和有力。【辩论技巧:初窥(15/100)】技能被激活,他发现自己对辩论的逻辑结构和技巧产生了兴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