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文化节的日子越来越近,整个校园都弥漫着一种忙碌而兴奋的气息。凌空走进教室时,发现黑板上方的倒计时已经更新为“距文化节还有5天”,旁边的“距期末考还有18天”则提醒着大家期末的脚步也并未停歇。
【时间管理:精通(45/)】微微闪烁,凌空意识到自己需要更精细地规划这两件重要事项。他走到座位,取出日程本,开始安排接下来几天的学习与文化节准备工作。
“凌空,早啊!”苏晓晓活力十足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蹦跳着来到凌空桌前,“你看我昨天画的飞云江夜景图怎么样?”她展开一幅水彩画,江面上的灯光倒影被渲染得如梦似幻。
凌空仔细观赏,面板上【艺术鉴赏:熟练(78/1000)】被激活:“色彩运用很巧妙,特别是这里的光晕处理,很有真实感。不过...”
“不过什么?”苏晓晓紧张地问。
“江水的流向和波纹可以再细致一些,”凌空指着画作,“我昨天分析的水文数据显示,这个河段的流速是每秒0.8米,形成的波纹应该更细密一些。”
苏晓晓惊讶地睁大眼睛:“你还测量了流速?太厉害了吧!”她立刻拿出素描本,“快告诉我具体细节,我要修改一下。”
这时苏暮雨也走进教室,看到两人讨论得热火朝天,轻轻放下书包:“你们来得好早。”
凌抬头,注意到苏暮雨眼下的淡淡阴影:“你昨晚熬夜了?”
苏暮雨微微一愣:“稍微晚睡了一会儿,在整理历史年表。”她取出厚厚的资料夹,“我找到了1954年飞云江大洪水的详细记录,包括当时政府的应对措施和民间传说。”
凌空面板上【关怀感知:熟练(23/1000)】闪烁了一下:“别太辛苦,需要帮忙的话随时说。”
苏暮雨浅浅一笑:“没关系,我挺享受这个过程的。”
第一节课是语文,李老师一进教室就感受到了文化节前的热烈气氛:“看来大家都很期待文化节啊。不过别忘了,期末考也在不远处等着呢。”
同学们发出一阵会意的笑声。李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滕王阁序》,其实也与我们的文化节主题相关。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不只是美景,更是一种文化情怀和天地观。”
凌空沉浸在对文本的理解中,【文学鉴赏:精通(45/)】和【文化理解:熟练(67/1000)】同时发挥作用。他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王勃的这种天地观与飞云江畔居民对江河的敬畏之情有相通之处。”
李老师赞许地点头:“很好的联想,凌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共鸣。”
课间,凌空小组聚在一起讨论文化节展示的最终方案。林雪带来了她制作的水质变化图表:“我发现1998年之后,飞云江的氮磷含量有明显上升,与县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间点吻合。”
“这个发现很有价值,”凌空指着图表,“可以与我收集的水流数据对比,看看流速变化是否也影响了水质。”
苏暮雨补充道:“我找到的资料显示,1998年正是飞云县旧城改造开始的那年,江畔多了许多居民区。”
苏晓晓兴奋地说:“那我可以在画作中表现这个变化!用新旧对比的方式。”
四人讨论得投入,没注意到张老师已经走进教室。第二节课是物理,张老师笑着看他们:“看来文化节小组讨论得很热烈啊?不过现在得暂时把注意力交给我的光学实验了。”
同学们笑着回到座位,张老师接着说:“巧合的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光的散射现象,与你们关注的江水颜色变化也有关系。”
实验课上,各组使用激光笔和透明水槽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凌空小组特意在清水中加入了不同浓度的杂质,模拟飞云江不同河段的水质状况。
“看,浑浊的水中光线路径更加明显,”凌空指着水槽,“这与飞云江下游泥沙较多的情况相似。”
张老师走到他们组:“很好的应用联想!谁能用物理原理解释这个现象?”
林雪举手:“这是因为水中颗粒物使光发生散射,颗粒越多,散射越强。”
“正确!”张老师赞许道,“物理知识就是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中午在食堂,凌空一边吃饭一边查看面板上各项技能的进展。他发现【科学探究】和【数据分析】提升显着,而【团队协作】和【领导力】也在文化节项目中有了长足进步。
“凌空,你又在看那个 invisible 的技能面板了?”苏晓晓突然凑过来问。
凌空吓了一跳:“什么技能面板?”
苏晓晓咯咯笑:“就是你有时候会突然出神,好像在查看什么看不见的东西的样子。暮雨也注意到了,对吧?”她转向姐姐。
苏暮雨轻轻点头:“确实有时候会觉得你在与某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互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