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就是这样,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总是被这些日常的、琐碎的、温暖的瞬间所包裹和化解。
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凌空去了计算机社,请教社长关于数据可视化国际前沿技术的一些问题。社长是个技术狂热分子,对凌空的项目很感兴趣,拉着他讨论了许久,还慷慨地分享了不少专业资源和代码库。【编程能力:精通(650/)】和【专业知识整合:精通(400/)】的经验值稳步提升。
离开计算机社时,夕阳已经西斜。凌空路过美术教室,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教室里,苏晓晓正站在画架前,一手拿着调色板,一手挥舞着画笔,神情是罕见的专注。画布上,飞云江冬日的苍茫景象已初具雏形,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情感。
她没有注意到窗外的凌空。凌空也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看了一会儿。他注意到晓晓的校服袖口沾上了不少颜料,裙摆也有些灰尘,显然是为了捕捉某个角度或灵感而顾不上其他。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这个活泼开朗的青梅竹马另一面——对艺术的全情投入和执着。
【观察力:熟练(120/1000)】悄然提升。他悄悄离开,心想:也许下次可以试试用无人机从特殊角度拍一些江景照片给她做素材。
走到教学楼口,正好遇到从历史文献室出来的苏暮雨。她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书,显得有些吃力。
“我来吧。”凌空很自然地接过大部分书,“找到有用的资料了?”
“嗯,”苏暮雨松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手臂,“找到一些明清时期关于东南沿海祭祀水神的记载,可以作为我们那个遗迹研究的旁证。就是古文阅读有点耗神。”【古文阅读:熟练(95/1000)】,她心里默默估算着熟练度增长。
“慢慢来,别太累。”凌空看着她略显疲惫的侧脸,忍不住说。
“你也是。”苏暮雨轻声回应。
两人并肩走在被夕阳拉长身影的校道上,讨论着古籍中的发现,也交换着各自社团活动的收获。空气微冷,却弥漫着一种平静而温暖的氛围。
国际论坛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推进。每天放学后,四人小组都会留下来讨论、修改方案、练习演讲。凌空和苏暮雨的“半小时英语练习”也雷打不动地进行着。有时在空教室,有时在图书馆的讨论区。
“这个地方的发音,语调可以再沉下去一点,”凌空听着苏暮雨的模拟演讲,认真地提出建议,“显得更自信。”
“好,我试试。”苏暮雨点头,再次重复那段内容。
轮到凌空时,苏暮雨则会仔细倾听,然后指出:“技术术语的表述很清晰,但这里的过渡可以更自然一些,加个连接词会不会更好?”
他们互相扮演评委提问,从技术细节问到项目意义,不断打磨应对能力。【英语口语】和【演讲技巧】的熟练度在彼此的督促下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那种默契与信任愈发深厚。
苏晓晓果然如约时常跑来“旁听”,还会提出诸如“眼神接触很重要!”“这里可以加个手势!”之类的建议,活泼的点评常常让严肃的练习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林雪则负责把控整体进度和资料核实,她是小组最坚实的后盾。
一个周五,练习结束后天色已晚。林雪和苏晓晓家在一个方向,先走了。凌空照例送苏暮雨回家。
冬夜的街道安静了许多,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呼出的气息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感觉比以前好多了。”苏暮雨轻声说,指的是英语练习。
“嗯,越来越流畅了。”凌空赞同,“特别是今天回答那个关于文化差异的问题,角度很好。”
“是你提醒我可以从‘地方性知识’的全球价值这个角度切入。”苏暮雨侧头看他,眼睛在路灯下亮晶晶的,“谢谢你,凌空。和你一起准备,好像就没那么紧张了。”
“彼此彼此。”凌空微笑。他心里其实也很紧张,尤其是在她面前,总希望表现得更完美一些。【情绪管理:熟练(70/1000)】似乎还需要多加练习。
快到苏家小区门口时,苏暮雨忽然停下脚步,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递给凌空:“给你。”
凌空接过,入手温热:“这是?”
“罗汉果茶,”苏暮雨微微低头,声音轻柔,“听你下午练习时好像有点咳嗽。这个润喉……效果挺好的。”她顿了顿,补充道,“我……我多泡了一杯。”
凌空握着温热的杯子,心里仿佛也被熨烫了一下。他记得之前是自己用“多泡了一杯”的借口给她带柚子茶。【关怀表达:熟练(95/1000)】的光芒闪烁,但此刻他感受到的远不止是技能提升。
“谢谢。”他轻声说,拧开杯盖,一股带着清甜气息的热雾涌出。他喝了一口,温度正好,甜度也刚刚好,直接暖到了心里。
“好喝。”他看着她,认真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