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的热潮逐渐平息,飞云一中的校园生活回归到一种更为深沉而富有张力的节奏。春风愈发和暖,吹绿了银杏树的枝头,嫩叶初绽,如同无数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对于凌空而言,成功的喜悦沉淀之后,是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不足与广阔天地的开始。他深知,无论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更高层级竞赛,还是为了心中那份模糊却坚定的对未来学术的向往,技能的锤炼必须更加系统化和深入。
【自律:精通(100/)】驱动着他制定了更为严苛的每日训练计划。清晨,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加入了半小时的英语新闻精听与跟读训练,刻意模仿不同播音员的语调和节奏,【英语听力:精通(250/)】和【英语口语:精通(250/)】在枯燥的重复中缓慢却扎实地提升。
上午的深度工作时间,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代码功能,而是开始深入研究算法优化和代码效率。他翻出大学计算机系的经典教材《算法导论》,一页页啃读,并在自己的项目上实践更优雅、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一个简单的数据过滤功能,他可能会尝试用三到四种不同的算法实现,然后对比运行时间和资源占用,记录下最优解。【编程能力:精通(800/)】和【算法设计:熟练(150/1000)】的经验条闪烁着稳定的光芒。有时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他会记录下来,准备周末去大学城找李教授或他的研究生请教。
午后,他常常会背上无人机和设备包,独自前往飞云江畔的不同区段进行定点练习。不再是简单的航拍,而是设定具体目标:比如,精确测量某一段河岸线的侵蚀变化,或者尝试在特定风速下保持无人机悬停以捕捉水鸟捕食的清晰瞬间。【无人机操控:精通(200/)】和【摄影测量:精通(50/)】的提升,伴随着江风的吹拂和一次次起降的引擎嗡鸣。他会把拍摄的素材带回工作室,用专业软件进行后期处理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精通(450/)】的应用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校园课堂也不再仅仅是学习新知识的地方,更成了他检验和应用技能的实验场。数学课上,老师讲解傅里叶变换时,他立刻联想到项目中处理水流声音信号的可能应用,课后追着老师问了半天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信号处理。【数学思维:精通(450/)】与【知识迁移:熟练(80/1000)】紧密结合。物理实验课上,他操作仪器更加精准,对误差的分析也更为严谨,【实验操作:熟练(90/1000)】和【科学严谨性:熟练(70/1000)】稳步提升。
他甚至开始有意识地锻炼一些“软技能”。比如,在小组讨论中,他不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先耐心倾听林雪的数据分析、苏暮雨的人文视角和苏晓晓的艺术直觉,【积极倾听:熟练(60/1000)】被激活,然后再综合大家的意见提出更全面的方案,【综合决策:熟练(50/1000)】悄然出现。他发现,这样反而能让团队协作效率更高,做出的决策也更稳妥。
这种全方位的技能锤炼,自然也影响到了他与苏暮雨的互动。他们依旧常常一起去图书馆,但讨论的内容更加深入。凌空会拿着自己优化的算法流程图,向苏暮雨解释其背后的逻辑,以及它如何能更高效地处理她所需的历史数据;苏暮雨则会拿着她梳理出的复杂历史事件脉络,请凌空帮她思考如何用更直观的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
“你看,这个地方如果用时间轴叠加地理信息图,是不是比单纯文字叙述更清晰?”凌空指着屏幕建议。 “嗯!而且可以突出不同事件在空间上的关联性!”苏暮雨眼睛一亮,立刻在笔记本上画起草图,“但是这里,时间跨度太大,比例尺怎么设置更合理?” “可以用对数坐标试试,或者做成交互式的,让观看者可以自由缩放时间段。”凌空拿出草稿纸,开始演算。 【知识整合:精通(700/)】在他们之间形成了完美的闭环。这种基于深度理解和技术实现的交流,让他们的关系在共同的成长中愈发紧密和独特。有时,仅仅是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在某个技术或叙事节点上遇到了瓶颈,并且能给出恰到好处的提示或鼓励。那份【默契:初窥(50/500)】在与日俱增的共同学习和实践中,变得愈发醇厚。
苏晓晓也感受到了凌空技能提升带来的“好处”。她为了参加一个市级艺术比赛,需要拍摄一组飞云江四季的延时摄影作为背景素材,但总是把握不好光线和云层的变幻。凌空利用周末,带着她到江边最佳取景点,不仅教会她如何设置相机参数,还动用无人机从空中帮她定位最佳构图角度,甚至编写了一个小程序来预测不同日期的黄金拍摄时间窗口。 “凌空哥!你太神了!这个角度绝了!”苏晓晓看着无人机图传回来的画面,兴奋得直跳,“你怎么什么都会啊!” 凌空一边操控着无人机,一边笑笑:“只是刚好懂一点摄影测量和编程而已。【教学相长:熟练(40/1000)】,教你的时候,我自己也对光线的理解更深了。”帮助晓晓的过程,也让他的【摄影技巧:熟练(120/1000)】和【耐心:熟练(100/1000)】得到了锻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