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空愣了一下,转过头看她。
苏暮雨侧着脸,目光依旧望着远方,声音温和却清晰:“你总是追求极致的最优解,会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计算进去。但有时候,太过专注於树木的纹理,反而会看不见整片森林的轮廓。这个错误,只是证明了你也是人,不是精密仪器。”
她的话像一把温柔的钥匙,轻轻打开了他紧绷的心防。是啊,他不是机器,会疲惫,会疏忽,会有情绪的波动。这种“脆弱”,此刻被苏暮雨平静地接纳,甚至点出了其背后的根源——他那份过于极致的执着。
这种理解,比任何安慰都更有效。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胸口的憋闷感渐渐消散。【情绪调节:熟练(90/1000)】悄然运转,但驱动它的,是身边人给予的包容与理解。
“谢谢。”他低声说,握紧了手中温热的豆奶。
“‘共享的黄昏’与‘无声的充电’”
高三下的时间被切割成碎片,但总有一些时刻,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比如,放学后短暂的黄昏时分。
离开教学楼,走向校门的那段路,成了他们小组心照不宣的“减压通道”。大家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暂时将公式和考题抛在脑后。
苏晓晓会叽叽喳喳地分享画室里的新鲜事,或者吐槽某位老师的口头禅;赵强会吹嘘一下自己篮球场上的“英姿”(通常会被晓晓无情拆穿);林雪偶尔会指出天空中某颗亮星的学名和运行规律;凌空则更多是听着,偶尔插一句技术性的评论或冷幽默。
而苏暮雨,总是安静地走着,唇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听着大家的嬉闹。有时她会轻轻提醒晓晓注意看路,有时则会接过林雪的话头,问一个关于星空的、带着诗意的问题。
凌空很喜欢这段路。它不像天台午餐那样目的明确,也不像小组讨论那样结构严谨。它松散、无序,甚至有些嘈杂,但却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夕阳的金辉洒在大家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将这段紧绷的时光也拉长了一些。
他不需要说什么,也不需要做什么,只是沉浸在这种松弛、友好的氛围里,就像一块电池,在进行着无声却高效的“无线充电”。【社交恢复:初窥(30/500)】这个他从未留意过的技能,正在默默工作,修复着高强度学习带来的精神损耗。他意识到,有些支撑力量,并非来自明确的技能提升,而是源于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共享的黄昏。
“‘志愿的重量’与‘未来的岔路口’”
随着一次次模拟考排名出炉,填报志愿这个现实而沉重的话题,终于无法回避地被摆上了桌面。
班级里开始流传各种版本的“高校专业排名”、“就业前景分析”、“城市发展指数报告”。空气里除了焦虑,更多了一丝现实的考量。
晚饭时,凌家的讨论也变得更加具体。
“空空,你看的这个自动化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以后工作环境怎么样?”凌妈妈问得更加细致。
凌爸爸则更关注地域:“北京那个学校是好,但气候太干燥,生活成本也高。杭州那个也不错,离家还近些。”
凌空耐心地回答着,展示着他收集的各校实验室资料、专业课程设置、毕业生去向数据分析。他的【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技能在这一刻得到了极致发挥。
但当他深夜独自面对电脑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信息时,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重量。这不再是为一个项目选择技术路线,而是在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个初始方向。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无限可能,也意味着放弃其他道路。
他想起苏暮雨曾说过想读历史或文学,但又担心就业。他想起赵强可能要靠体育特长冲刺。他想起林雪毫无疑问会投身基础科学领域。他想起苏晓晓的艺术之路……
他们就像站在一条汹涌的河流岸边,即将各自登上不同的舟筏,驶向未知的、或许再无交集的远方。
这种认知带来一丝淡淡的离愁和对未来的敬畏。志愿表上的那些代码,不仅仅是学校和专业的代号,更是他们青春时代最后的集体注脚,之后,便是各自奔赴的星辰大海。
凌空关掉电脑,走到窗边。飞云县的夜晚宁静依旧,但他知道,在这片宁静之下,无数个像他一样的家庭,正在经历着同样的思量与抉择。成长,或许就是在这一次次沉重的选择中,逐渐认清自己,并鼓起勇气背负起选择的责任。他的技能面板无法直接告诉他答案,但它赋予他的分析能力、判断力和那一点点日益增长的、对情感的感知力,将帮助他,做出属于自己的、不负此心的选择。高三的最后一段旅程,充满了知识的焦灼,也弥漫着情感的迷雾,而凌空,正学习着在其中稳步前行。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