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的冬天,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席卷而来。寒风凛冽,万物萧瑟,但对于凌空而言,这个冬天却因为一些细微的改变和心底持续燃烧的暖意,显得并不那么难熬。博二的学业压力依旧,但他已逐渐找到了与之共处的节奏,而他和苏暮雨的感情,也在日复一日的远程陪伴和精心维系中,如同冬日里温润的暖玉,散发着稳定而持久的热度。
、“‘健康’警报与‘直男’的远程关怀”
十一月底,一股强流感袭击了上海。苏暮雨不幸中招,连续两天高烧不退,只能请假在家休息。视频里,她裹着厚厚的被子,脸色苍白,鼻尖通红,声音沙哑,平日里明亮的眼睛也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凌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隔着上千公里,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距离带来的无力感。他无法像在大学时那样,立刻冲到她的宿舍楼下送药,或者陪她去校医院。强大的逻辑思维在此刻显得有些苍白,他只能反复叮嘱:“多喝水,按时吃药,物理降温别忘了……”
然而,凌空的关怀并未止步于言语。他立刻行动起来,发挥了他强大的信息检索和执行力。他查阅了权威的医学网站,确认了苏暮雨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副作用;他在苏暮雨家附近的生鲜App上,订购了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猕猴桃、橙子)、易于消化的食材(小米、南瓜)以及一些清淡的速食粥品,直接配送到她家门口;他甚至细心地找到了上海当地一家评价很好的甜品店,订了一碗热乎乎的酒酿圆子,备注上写着:“希望甜食能让你舒服一点。”
当苏暮雨收到这些接连不断的“远程投喂”时,虽然身体依旧难受,但心里却被一股暖流包裹着。她看着手机上凌空发来的、条理清晰的“病中注意事项”文档(里面甚至包含了不同体温阶段该采取的措施和推荐食谱),又是好笑又是感动。这个男人的关怀,总是如此务实,甚至有点“技术手册”的风格,却每一个字都透着真切的担忧和笨拙的温柔。
“收到了,圆子很甜,水果也很好。”她强打精神,发了一条语音,声音依旧沙哑,但带着笑意,“凌医生,医嘱收到,保证严格执行。”
凌空看到回复,紧绷的心才稍稍放松,回复道:“好好休息,别惦记工作。我今晚不忙,你想睡觉就睡,视频开着,我就在这边。”
于是,那个晚上,凌空真的就开着视频,屏幕那头的苏暮雨因为药力昏沉睡去,偶尔传来几声咳嗽。凌空则在这边,一边看着文献,一边时不时抬头看看屏幕,确认她是否安好。安静的夜晚,只有他敲击键盘的轻微声响和视频里她平稳的呼吸声。这种无声的陪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力量。
、“‘学术会议’的插曲:短暂的并肩与意外的‘炫耀’”
十二月初,凌空有一个机会去上海参加一个领域内的重要学术会议。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有一次计划之外的短暂相聚。
会议日程紧凑,凌空需要准备报告和参与讨论。苏暮雨体谅他的忙碌,并没有要求他全程陪伴。她只是在他报告那天,悄悄来到了会场,坐在后排,看着台上那个穿着合体西装、从容自信地阐述着自己研究思路的凌空。
台上的凌空,逻辑清晰,表达流畅,面对台下专家的提问应对自如,身上已经隐隐有了青年学者的风范。苏暮雨看着这样的他,心中充满了骄傲和一种“与有荣焉”的喜悦。她偷偷用手机拍了几张他演讲时的照片。
会议茶歇时,凌空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苏暮雨。他快步走过来,眼里带着惊喜:“你怎么来了?”
“来给我家的凌博士捧场啊。”苏暮雨笑着,递给他一瓶水,“讲得很棒。”
这时,一位与凌空相熟的、同样来自北京的博士生也凑了过来,打趣道:“凌空,这位是……?”
凌空自然地揽住苏暮雨的肩膀,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我女朋友,苏暮雨。”然后转向苏暮雨,“这是王师兄。”
苏暮雨落落大方地和王师兄打了招呼。
王师兄看着眼前气质温婉的苏暮雨,又看看凌空,半开玩笑半羡慕地说:“好小子,藏得够深啊!怪不得所里那么多师姐师妹示好你都无动于衷,原来家里有位这么优秀的女朋友!”
凌空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耳根微红,但握着苏暮雨的手却更紧了些。苏暮雨则抿嘴轻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这种被爱人自然而然地介绍给同行、并引以为傲的感觉,非常好。
会议结束后,他们只有短短一个晚上的独处时间。没有去什么浪漫的餐厅,只是像寻常情侣一样,手牵手在苏暮雨公司附近的街区散步,找了一家安静的小馆子吃了顿简单的晚饭,分享着各自生活中近期发生的琐事。即便只是这样平凡的相处,也因为他们对彼此世界的深入了解和精神上的同频,而充满了温馨和满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