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时光如同一首复杂的交响曲,既有欢快明亮的乐章,也不乏低沉挑战的协奏。凌曦在能力精进与社交拓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成长带来的新课题。凌空一家则如同默契的乐团,以爱与智慧为指挥棒,共同演绎着这首名为“成长”的动人乐曲。
一、“‘挑战’协奏:成长烦恼的变奏曲”
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和能力的提升,凌曦遇到的挑战也变得更加内在和复杂。
“完美主义”的桎梏: 凌曦在某些他重视的领域,如搭建复杂的乐高模型或绘制他心中的“星空图”时,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一次,他因为无法将乐高飞船的机翼拼得完全对称而大发脾气,甚至想将整个即将完成的作品推倒重来,小脸因 frustration 涨得通红。
“为什么就是不对齐!它应该是完美的!”他带着哭腔喊道。
苏暮雨没有急于安慰或讲大道理,而是走过去,轻轻揽住他颤抖的小肩膀,指着窗外一棵并不完全笔直,却姿态优美、生机勃勃的大树,柔声说:“宝贝,你看那棵树,它的枝条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但你觉得它美吗?有时候,一点点不完美,恰恰是独特和生动的体现。你的飞船,即使机翼有一点点角度差异,也许在飞行时更能适应不同气流呢?”
凌空则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他拿起一个看似“失败”的部件,说:“在真正的太空探索中,工程师们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整个项目,而是会想办法‘变废为宝’,或者寻找替代方案。你这个小小的不对称,说不定正是我们飞船的‘独特标记’呢?”
父母的共情与富有哲理的引导,像温暖的涓流,慢慢平息了凌曦内心的风暴。他吸了吸鼻子,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最终选择接受那一点点“不完美”,并将它命名为“疾风号”,赋予了它独特的个性。【应对挫折与灵活性- 熟练 (48%)】 在这一刻得到了宝贵的锤炼。
“害怕失败”的情绪: 对“做不好”的恐惧,有时会让他对尝试新事物产生犹豫。幼儿园组织一次小小的讲故事比赛,他很想参加,却又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好被笑话。
“妈妈,如果……如果我忘词了怎么办?”他忐忑地问。
苏暮雨没有空洞地说“你一定行”,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忘词了很正常啊,很多大演讲家也会忘词。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小技巧,比如带一张画着故事线索的小卡片,或者如果真的忘了,就用自己的话接着讲下去,说不定更有趣呢!”
凌空则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做学术报告时的紧张经历:“爸爸那时候手心全是汗,差点把激光笔掉在地上。但只要你准备充分,勇敢地站上去,就是最棒的胜利者。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拥有了这次经历的勇气。”
在父母的鼓励和具体策略支持下,凌曦最终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虽然中途确实有点小卡壳,但他及时想起了妈妈教的“用自己的话讲”,顺利完成了故事,还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勇气之星”贴纸。那枚小小的贴纸,在他心里的分量远超任何名次。【勇气与尝试- 熟练 (60%)】 的技能光芒闪烁。
“社交敏感性”的提升: 他变得更加在意同伴的评价和看法。豆豆无意中说了一句“你的画颜色好乱”,他能闷闷不乐一整天。他开始体验到更微妙的社交情绪,如轻微的嫉妒(当航航展示一个他非常想要却没有的玩具时)、委屈(被误解时)和孤独感(小伙伴暂时不和他玩时)。
这些细腻的情感波动,需要父母更加敏锐的洞察和疏导。凌空和苏暮雨成为了他情绪的“容器”和“翻译官”,帮助他识别这些复杂的感受,并理解这些都是正常的,教给他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压抑或爆发。
二、“‘智慧’赋格:多元引导的共鸣箱”
面对凌曦成长中的新挑战,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贡献着自己独特的智慧,形成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共鸣箱”。
凌空的“逻辑脚手架”与“项目式学习”: 他善于将凌曦遇到的困难“项目化”,拆解成可管理的小步骤。面对凌曦对学习系鞋带的畏难情绪,他没有反复说教,而是设计了一个“系鞋带闯关游戏”:第一关是学会打一个基本的结,第二关是编出“兔耳朵”,第三关是让“兔耳朵”钻过山洞……每过一关都有小小的奖励(比如多讲一个睡前故事)。这种游戏化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凌曦的练习动力。【项目化引导 - 熟练 (72%)】
同时,他继续充当“知识顾问”,但当凌曦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时,他不再满足于给出答案,而是会说:“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查资料/做个实验寻找答案吧。”他将自己定位为探索的“协作者”,培养凌曦主动寻求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