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敲,敲碎了“梗帝”的华丽外壳,敲出了一个名为“队长”的坚硬内核。**
***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气氛截然不同。闪光灯依旧密集,但记者们的问题不再围绕“下一个整活点子”或“网红球员的流量密码”。
“陈岩队长,那个绝杀头球,我们看到你起跳时非常坚决,那一刻你在想什么?” 第一个问题抛来。
陈岩穿着干净的球队外套,左肩的缝补痕迹在灯光下依然显眼。他拿起话筒,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沉稳:“想什么?没想什么。就想着必须顶到那个球,必须把它顶进去。那是我的位置,是我的责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球迷喊我‘梗帝’,是抬爱,是娱乐。但在场上,在球队需要的时候,我只是一个球员,一个队长。把球弄进去,把球队留在该待的位置,比一万个段子都实在。”
“如何看待‘中超不再整活’这个说法?”另一个记者追问。
陈岩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疲惫却通透的笑意:“活,该整还得整,球迷乐呵,挺好。但‘梗’是佐料,不能当饭吃。球,归根结底是靠脚踢的,靠头顶的,靠心拼的。当哨子响了,灯光亮了,站到那块草皮上,你就得把那些‘活’放下,把‘梗’收起来,像个战士一样去拼。球迷真正想看的,不是小丑,是能赢球的战士。”
***
保级成功,没有带来铺天盖地的商业狂欢。陈岩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更深的“原点”,却又抵达了一个新的起点。
他婉拒了几个高调的商业综艺邀约。周末清晨的阳光,依旧慷慨地洒在那片熟悉的、由废弃学校操场改造的社区足球场上。坑洼的草皮上,呼出的白气交织。
训练的队伍规模更大了。依旧是成分复杂:挺着啤酒肚咬牙坚持的中年大叔,穿着校服眼神晶亮的学生仔,还有几个穿着印有“真本事”字样(图案就是一道粗犷的缝补线)T恤的年轻面孔——他们是陈岩训练营最早那批“大龄儿童”中的坚持者。
“腰沉下去!用脚弓!停球不是拿胸口撞!” 陈岩的吼声依旧洪亮,像球场上的鼓点。他穿梭在队伍里,动作示范简洁有力。那个曾经被李铁塞了破球衣、跑几步就喘的IT男,如今已是训练营的助教,正一丝不苟地纠正着一个胖乎乎小胖子的传球动作。
没有炫目的技巧表演,没有刻意设计的“梗”点。训练场上的气氛,热烈而扎实。汗水滴落在泥土里,笨拙的对抗引来善意的哄笑,成功的传球和射门收获真诚的掌声。场边铁丝网上,挂满了孩子们稚嫩的涂鸦,其中一幅格外醒目:一个穿着红色球衣的小人,肩膀上画着一道歪歪扭扭的“闪电”(代表缝补),小人头顶飞着一个足球,旁边写着:“像岩队一样顶!”
陈岩结束训练,拿起水管浇灌着有些干硬的草皮。水流冲刷着泥土,也冲刷掉一夜鏖战的疲惫。夕阳给他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他走到铁丝网前,看着那幅涂鸦,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画上那道“闪电”裂痕,嘴角扬起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
手机响起,是俱乐部经理:“岩队,市里牵头的社区足球青训基地项目,想请你做技术总监,带带苗子。纯公益性质,没编制,可能还倒贴时间。你看……”
陈岩的目光没有离开那幅涂鸦。晚风吹过,画纸轻轻晃动。他仿佛看到无数个清晨,无数张流着汗、沾着泥却无比认真的脸孔在这片简陋的场地上奔跑。
他没有犹豫,对着手机,声音平静而清晰:“时间地点发我。带小孩踢球,挺好。”
他挂掉电话,弯腰捡起一个磨损得厉害的旧足球。球皮粗糙,却带着熟悉的温度和重量。他掂了掂,像是在掂量一份沉甸甸的、扎根于泥土的未来。然后抬脚,用一个最基础、最扎实的脚弓推传,将球稳稳地送向场地中央。
足球贴着草皮,划出一道朴实的直线,滚向那群正在收拾装备、叽叽喳喳讨论着刚才训练细节的孩子们脚下。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下意识伸脚停住球,抬头看向陈岩的方向,眼睛亮得像星星。
场边简易灯柱的灯光次第亮起,昏黄却温暖的光晕,柔和地笼罩着这片简陋却生机勃勃的球场。影子被拉得很长,与泥土、汗水、草屑和那颗磨损的皮球融为一体。
喧嚣褪去,浮华散尽。绿茵场最本真的模样,在灯光与泥土的交织中,无声地铺展!
喜欢中超整活王:我的球员全员梗帝!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中超整活王:我的球员全员梗帝!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