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夜晚,#李可代打认证#、#国服第一后腰实锤#、#申花新核自带游戏特效# 等话题如同病毒般横扫热搜。各大游戏论坛、足球社区瞬间被他的“认证手势”GIF刷屏。评论区彻底沸腾:
【卧槽!李工!你这是官方认证自己开挂了吗?】 【裁判:VAR请求连接李可大脑分析进球是否开挂!】 【建议FIFA给李可专属庆祝动作:代打认证(永久生效版)!】 【从英冠代练到中超代打,李工这业务无缝衔接啊!】 【海港球迷连夜举报:申花26号球员疑似使用物理外挂!请求足协查封!】
这股“代打旋风”席卷网络。然而,仅仅两周后,足协一纸新规如同冷水浇头:《关于规范职业足球赛场行为、维护竞赛风气的补充通知》。在强调尊重对手、公平竞赛等常规内容后,新增了一条针对性极强的条款:
“……禁止球员在赛场内(含庆祝过程)做出任何带有明显网络游戏、低俗文化等非体育范畴的、可能引发争议或过度娱乐化的特定手势、动作及符号,以维护足球运动的纯粹性和严肃性……”
新规一出,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刚刚因“代打认证”引爆网络的李可。
《足协重拳“封号”?李可招牌“认证”手势恐遭禁用!》 《赛场禁“游”,李可式游戏梗文化踩急刹?》 《快乐足球再遇“版本更新”,申花“代打”核心如何应对?》
支持者拍手叫好,认为球场不是直播间;反对者则怒斥足协“不懂Z世代”、“扼杀个性”、“脱离群众”。无形的压力,悄然笼罩在申花俱乐部和李可身上。
训练结束后,俱乐部新闻官拿着打印的新规,有些担忧地找到正在加练远射的李可:“李可,这个新规……你看,你那‘代打认证’,明显属于‘非体育范畴’的‘特定手势’了……”
李可停下射门动作,汗水顺着脖颈流下。他接过那张纸,深褐色的眼睛快速扫过那几行字,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嘴角似乎若有若无地向上扯了一下。他把纸随手递给新闻官,拿起地上的水瓶灌了一大口,语气平静:“知道了。”
新闻官有点懵:“就……知道了?那以后进球……”
李可没直接回答,他弯腰捡起地上的足球,在手里掂了掂,目光投向球门,眼神锐利:“进球,靠的是脚,不是手。” 他顿了顿,补充道,带着一丝玩味,“表达,有很多种方式。”
他没有再多解释。对于他这样从底层拼杀上来的后腰,绿茵场上的每一寸草皮,都是表达自我的舞台。而下一个舞台,就是眼前这片被同城死敌球迷的“代打”和“电子厂”嘲讽所淹没的虹口主场。
---
思绪被拉回当下。虹口足球场巨大的喧嚣如同沸腾的油锅。伤停补时的电子牌亮得刺眼:3分钟。
海港队获得前场界外球。奥斯卡快发,武磊心领神会,高速前插!李可如同嗅到危险的猎犬,瞬间启动,死死卡在武磊身前,用身体强硬地将他向外线挤压!两人纠缠着冲向边线,武磊在失去平衡前勉强将球捅回场内。
球权回到海港脚下,巴尔加斯在中圈附近拿球,试图组织最后一攻。时间一秒一秒流逝,空气仿佛凝固。
就在这时,申花前锋马莱莱在前场左侧,凭借强悍的身体素质,硬生生从海港中卫蒋光太和张琳芃的包夹中,抢下了球权!他没有贪功,在身体即将失去平衡的瞬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球回做给了中路接应的特谢拉!
特谢拉背身拿球,瞬间陷入海港两名后腰的包夹!他看不到前方的传球路线!虹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里!”一声清晰、冷静、带着不容置疑命令口吻的英语呼喊,穿透喧嚣,在特谢拉身后响起!
是李可!他如同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从中场一路狂奔冲刺,如同游戏中开了加速冲刺技能的球员,硬生生在最后时刻,冲到了距离特谢拉不到十米的中圈弧顶位置!他身边,暂时是一片开阔地!这是申花最后的机会!
特谢拉闻声,没有任何犹豫,甚至没有回头确认,脚后跟如同安装了精确制导,极其隐蔽地、力道恰到好处地将球向后一磕!皮球贴着草皮,精准地滚向了李可冲刺的线路上!
球到!人到!
李可迎球,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他甚至没有停球调整!在距离球门足有四十米开外的地方,在所有人的惊愕目光中,他支撑脚(左脚)稳稳踏在皮球左侧约半米处,身体微微向左倾斜,抡起他那条如同重炮般的右腿!
“他要干什么?!”解说员的声音因为难以置信而变形,“远射?!四十米开外?!这太……”
“李可!代打!李可!电子厂!”海港球迷的嘲讽声浪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带着戏谑和看笑话的意味。
李可的眼神,如同淬火的寒冰,锐利得惊人!他屏蔽了所有噪音,眼中只有那枚滚动的皮球和远处海港球门的左下死角!他的右脚脚背,如同钢铁浇筑的重锤,狠狠地、结结实实地抽在了皮球的中下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