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湘是次日早饭后离开的。李秀兰给她塞了满满一后备箱的土产,自家熏的腊肉、晒的干菇,还有一小坛自家酿的米酒,热情得让顾湘眼眶有些发酸。她与林远志道别时,笑容依旧明媚爽利,但彼此都心照不宣,那场深山中的遭遇,已在他们之间划下了一道无形的界限。
“新产品研发有进展了,第一时间通知我。”顾湘坐进驾驶室,摇下车窗。
“一定。路上小心,湘姐。”林远志点头。
车子驶离林家坳,卷起些许尘土。林远志站在村口,直到车影消失在山路尽头,才缓缓收回目光。他知道,顾湘这一去,必然会动用她的资源和渠道,去验证或探究他所谓的“祖传之法”。而这,或许会带来新的机遇,也可能是未知的风险。
送走顾湘,林远志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将采回的药材妥善处理好,该晾晒的晾晒,比较罕见的,都移植到空间药田里。随后,他便找来二狗和夏婉茹,开始具体落实“林下养鸡”的计划。
“二狗,养鸡这事儿你牵头。”林远志直接布置任务,“第一步,选址。西面山林靠近村子这片。要选地势相对平缓、植被茂密但不能过于郁闭、有水源但又不会积水的地方。你带上元宝,它对气息敏感,能帮你避开一些蛇虫多的危险区域。”
“没问题,志哥!包在我身上!”二狗拍着胸脯,干劲十足。修炼《厚土诀》后,他感觉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感知力都强了不少,对山林也更熟悉了。
“第二步,鸡舍和围网。”林远志继续道,“我们不能完全散养,需要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地和必要的防护,防止黄鼠狼、鹰隼,也方便管理。材料就用本地常见的竹木,尽量降低成本。设计图我晚点画给你。”
“好的!”
“婉茹姐,”林远志转向夏婉茹,“你负责政策和市场调研。了解一下我们这种规模的林下生态养殖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有没有相关的扶贫或农业补贴政策。另外,调查一下市面上高端土鸡和鸡蛋的品牌、价格、销售渠道,给我们做个参考。”
“明白,我回去就查资料,顺便问问镇上的农业技术员。”夏婉茹认真地拿出本子记下。
“对了,婉茹姐,”林远志像是突然想起什么,问道,“之前省农科院的钱复礼教授,不是说对我们这儿的土壤很感兴趣,要安排团队过来实地考察和研究吗?我这次回来,好像没看到他们的人,是有什么变化吗?”
夏婉茹闻言,立刻回答道:“哦,钱教授那边我正想跟你说。他们之前联系过我,说是项目申请和审批流程比预想的要长,而且他们希望做一个更长期、更系统的观测,从土壤、水源到作物生长周期全程跟踪。所以原定的短期考察推迟了,初步计划是等开春,果树进入新一轮生长期后再过来驻扎。”
林远志点了点头,心中了然。官方机构的流程确实繁琐,推迟也在情理之中。这对他来说,未必是坏事,给了他更多时间从容布置,也能更好地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思考如何更自然地解释其优异品质。
“好,我知道了。等他们确定具体时间,你提前告诉我,我们也好做准备。”
“鸡苗的选择也很关键。”林远志将话题拉回养鸡计划,“不能选生长太快的肉鸡品种,要选适应性强、抗病力好、肉质紧实的本地土鸡,或者一些有特色的乌骨鸡、芦花鸡。二狗,你这几天可以去周边几个乡镇的集市看看,了解一下鸡苗的来源和价格。”
分工明确后,两人便各自忙碌起来。林远志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稍定。有了可靠的帮手,许多琐碎的事务就能分担出去,他能更专注于核心的、无法假手于人的部分——比如,如何巧妙地利用稀释的灵泉水或某些无害的草药配方,来增强鸡群的体质和改善肉蛋风味,同时又不留下明显痕迹。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坳仿佛一台加足了油的机器,高效而有序地运转着。
二狗带着人在西面山林靠近村子这边,选定了一片理想的坡地,背风向阳,林木疏密得当,一条小山溪从旁潺潺流过。他指挥着合作社的劳力,开始按照林远志提供的简易图纸,搭建依坡而建的阶梯式鸡舍和必要的防护围网。
夏婉茹不仅查清了政策,还主动联系了县里的畜牧站,咨询了防疫和养殖技术的要点。
林远志则大部分时间待在空间里,一边修炼,一边翻阅《炼丹心得笔记》和《万灵御兽诀》,试图从中找到一些温和的、适用于普通禽兽的健体丹方或培育法门。他甚至尝试用几种常见的草药,配合极微量的灵泉,配置了一种“保健药粉”,准备将来混入鸡群的饮水中。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这片繁忙与祥和的表象下,一丝不易察觉的暗流,正悄然向着林家坳渗透。
这天晚上,一辆外地牌照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离林家坳村口还有一段距离的路边。车上下来两个穿着普通夹克、面容精悍的男子。他们并未进村,而是像普通的徒步爱好者一样,沿着山路慢慢走着,目光却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尤其是那片被开垦出来、种满果树的石岭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