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县纪委接待室的空调风有点凉,林舟把外套拢了拢,指尖先碰到了口袋里的苹果钥匙扣——是苏晓去年亲手做的,木质的苹果造型里嵌着那个举报张建军的U盘,此刻硌在掌心,像颗定心丸。
工作人员把一杯温水推到他面前,面前摊着一张举报信复印件,“有人举报你去年冬天借3万元‘救果树’,但这笔钱没入村账,涉嫌挪用资金,你先说说情况。”
林舟没急着辩解,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叠材料,最上面是村民联名的证明,红手印盖得密密麻麻,王大爷的指印特别深,旁边还歪歪扭扭签了“俺作证”三个字。“去年12月5号,下了场冻雨,村里300棵苹果苗冻得叶子都卷了,再等走审批流程,苗就全死了。”他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第一张是冻得发黑的苹果苗,枝桠上还挂着冰碴;第二张是村民们围着炭火烤苗根,王大爷的棉袄上沾着泥;第三张是开春后,绿油油的新叶从枝桠里冒出来,“这3万元是我找朋友借的,当天就买了保温膜和防冻液,村民们都在场,这些照片是苏晓拍的,每一笔支出都有村民签字的收据。”
工作人员翻着收据,又拿起林舟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几十条村民的短信,最新的一条是二柱昨天发的:“林哥,纪委要是问,俺们都去作证,那钱救的是咱全村的指望。”这时,林舟的手机震了一下,是李曼发来的微信,附带一张照片:她站在纪委办公楼楼下,举着一张写着“证据没问题,我等你”的便签,背景里还能看到她那辆标志性的白色电动车。
“流程上,你确实没提前报备。”工作人员的语气软了些,“举报信里说你‘借救灾之名中饱私囊’,还附了转账记录,但你这些证据,能证明用途是合规的。”林舟松了口气,指节却还泛着白:“车间刚要建,要是因为这事停工,村民们的入股钱就悬了,能不能尽快核实?”工作人员点点头,把材料整理好:“我们会尽快找村民核实,你先回去等消息。”
走出纪委办公楼时,李曼立刻迎上来,递给他一袋热乎的糖炒栗子:“我刚问了里面的朋友,说你提交的证据很扎实,问题不大。”林舟捏着栗子,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幸好有你们。”李曼拍了拍他的肩:“苏晓还在村里帮你整理更多照片,说要万一需要,就带着村民们过来。”
第二幕
林舟回到苏家村时,远远就看见村口停着几辆三轮车,王大爷正站在车旁给村民们分红布条。“林哥回来啦!”二柱先喊了一声,村民们立刻围上来,手里的红布条上用黑笔写着“林舟是好干部,3万元救果树”。
“俺们刚听说纪委找你问话,这哪行?”王大爷把一条红布条系在林舟的胳膊上,粗糙的手拍着他的肩膀,“那钱是俺们看着花的,保温膜还是俺和二柱一起拉回来的,凭啥说你挪用?俺们现在就去县纪委,当面给你作证!”
二十多个村民骑着三轮车,浩浩荡荡往县城去,车斗里装着刚摘的苹果,还有王小丫连夜画的画——画里是一棵绿油油的苹果苗,旁边写着“林哥哥救的苗,甜!”。到了纪委门口,王大爷带头举起红布条,声音洪亮:“俺们是苏家村的村民,来给林舟作证!那3万元是救果树的,不是挪用!”
苏晓抱着一摞材料从三轮车上下来,径直走进纪委办公室,把材料放在工作人员面前:“这是苹果苗冻害的气象证明,这是保温膜的购买发票,这是村民们的证言录像,每一份都能证明林舟没挪用资金。”她翻开相册,里面是按日期拍好的照片,从冻害发生到苹果苗恢复,每一步都有记录,“这些照片我每天都在拍,就是怕有人说闲话。”
王小丫拽着工作人员的衣角,把一个擦得锃亮的苹果递过去:“叔叔,这是林哥哥救的果树上结的苹果,可甜了,他不是坏人,你别查他了好不好?”工作人员接过苹果,又看了看门口举着红布条的村民,眼眶有点发热。
这时,几个路过的路人拿出手机拍照,发了朋友圈,配文“苏家村村民为好干部声援,这才是乡村振兴该有的样子”。没过多久,#为苏家村好干部发声#的话题就上了青溪县的本地热搜,评论里全是支持林舟的声音,还有人说“别让好干部寒了心”。
当天下午,纪委领导单独找了林舟,关上门说:“举报信写得很专业,连你转账的时间都标得清清楚楚,不像是普通村民写的,大概率是赵凯的人在背后搞鬼,你最近注意点,我们会尽快出调查结果。”
第三幕
林舟刚回到村里,周明远就拿着一本泛黄的《青溪县土地规划图》来找他:“西头那片荒坡,我查过了,是2018年就划定的‘允许建设的产业用地’,用来建苹果深加工车间正好,不占耕地,审批流程也简单。”两人揣着规划图,立刻去了县自然资源局。
负责用地审批的工作人员翻着规划图,眼神却有点闪躲:“这片荒坡……最近刚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能建车间,你们再选别的地块吧。”林舟愣了一下,指着规划图上的标注:“这上面明明写着‘产业用地’,怎么突然就成生态红线了?”工作人员把规划图合上,推回给林舟:“是上面的通知,具体我也不清楚,你们再等等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