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抢修现场就设在村东头的农机库房,夜幕已经沉了下来,库房里拉了两盏大功率的碘钨灯,惨白的光线照亮了满地狼藉。
被歹徒破坏的传感器散落在地上。
几根关键线路被剪断,绝缘皮剥落,露出里面铜芯,旁边的无人机残骸还沾着泥土,螺旋桨歪扭成了不规则的弧度。
林舟蹲在地上,指尖抚过断裂的线路,眉头拧成了疙瘩——
明天就是智能灌溉系统试运行的日子,现在核心设备出了问题,要是赶不及修复,不仅前期的投入要打水漂,村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恐怕也会瞬间崩塌。
“小舟,别愁,咱全家都在这儿呢!”母亲拎着一个保温桶走进来,身后跟着一群婶子大娘,她们手里都拿着自家的手电筒、剪刀,还有的带来了胶带和备用电线,“我把村里的妇女都叫来了,排查线路、整理零件这些细活,我们娘们儿能干!”
林舟抬头,看到母亲鬓角的碎发被汗水粘住,脸上带着疲惫却坚定的笑容,心里一暖,刚想说“太辛苦泥们了”,就见库房门口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父亲扛着一个工具箱走了进来,工具箱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显然是刚从地里赶回来。
“爸……”林舟站起身,有些意外。早上父亲还因为他坚持要用智能设备而冷战,现在竟然主动来帮忙了。
父亲没说话,只是把工具箱往地上一放,“啪”地打开,里面整齐地摆着扳手、焊枪、万用表,都是他年轻时修农机用的老伙计。他蹲下身,拿起一个损坏的传感器,布满老茧的手指捏着零件,眯着眼睛看了半天,嘟囔道:“这点破坏算啥,当年你爷爷修水车,比这复杂多了。”
林舟心里一热,眼眶有些发酸。
他知道父亲嘴硬心软,虽然一直反对引入现代设备,但骨子里还是盼着项目能成,盼着村里的土地能有好收成。
他赶紧递过图纸:“爸,传感器的线路断了,还有主板也受了点影响。”
父亲接过图纸,看都没看,直接放在一边,手里的焊枪已经通了电,蓝色的火苗“噗噗”地跳着:“图纸哪有实际摸得着靠谱。”
他的动作不算熟练,甚至有些笨拙,焊枪的火苗好几次差点烧到手指,他却只是皱了皱眉,用袖口擦了擦汗,继续专注地焊接线路。
林舟在旁边帮忙扶着零件,看着父亲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滴在布满油污的手上,心里五味杂陈——
这双手,种了一辈子地,扶过犁、挥过镰,现在却要拿起焊枪,为他的“新玩意儿”忙活,这份沉甸甸的父爱,让他喉咙发紧。
“哥,我这边有大发现!”堂弟林浩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直播界面,上面已经有上千人在观看,“我把抢修的情况直播出去了,好多网友都在给我们加油,还有几个搞农机维修的大哥,说要远程指导我们!”
林舟凑过去一看,手机屏幕上满是滚动的评论:“为乡村振兴的年轻人点赞!”“需要什么零件?我这边是农机配件厂,免费寄过去!”“远程指导怎么修,我发个教程链接!”看着这些暖心的评论,林舟瞬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拍了拍林浩的肩膀:“好样的,你负责对接网友,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库房里顿时热闹起来,妇女们分成几组,有的拿着手电筒照亮,有的排查线路,有的整理散落的零件,嘴里还聊着家常,偶尔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驱散了抢修的紧张气氛。
母亲提着保温桶,给每个人递上温热的绿豆汤:“大家喝点水,歇口气,活儿要干,身体也得顾着。”
林舟喝着绿豆汤,看着眼前忙碌的家人和乡亲们,心里充满了感动。
曾经的家庭矛盾、理念分歧,在这一刻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父亲还在专注地焊接,火苗映照着他黝黑的脸庞,眼神里满是认真;母亲在人群中穿梭,不停地给大家递水、擦汗;堂弟对着手机大声说着感谢的话,脸上洋溢着兴奋;婶子大娘们一边干活,一边互相打气……
碘钨灯的光线穿过烟雾,在库房里投下一道道晃动的影子,像是一幅温暖的画卷。
林舟知道,这场抢修不仅仅是修复设备,更是在修复亲情,凝聚人心。
他握紧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设备修好,不辜负家人和乡亲们的期望。
就在这时,林浩突然大喊:“哥,有个网友说,主板上的一个电容烧了,他手里有同款,现在快递连夜送过来,估计凌晨就能到!”
“太好了!”林舟激动地说道,“有了这个电容,主板就能修复了!”
父亲抬起头,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继续低下头焊接线路,嘴里嘟囔着:“还是年轻人脑子活,能想到这么多办法。”
夜色越来越深,库房里的灯光却依旧明亮,抢修的身影在灯光下忙碌着,亲情的暖流在每个人心中涌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对抗眼前的困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