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赵虎带着两个护院,在试种田旁的芦苇丛里埋伏。三更时分,四个黑影扛着铁锹过来,刚要拔芦苇苗,赵虎大喝一声冲出去。黑影见状,转身就跑,赵虎追上一个,枣木杆一横,对方就被绊倒在地——是李算盘的贴身管家。
管家被押到乔郓面前,起初还嘴硬,直到看到林砚拿出的账册,才吓得魂飞魄散:“是老爷让俺们干的!他说只要毁了试种田,农户们还得求他供水!”
第二天,知府幕僚抵达沛县。乔郓将账册、管家的供词和农户们的控诉信递上去,幕僚看后勃然大怒:“竟敢侵占公产,勒索农户!立刻去抓李算盘!”
李算盘被抓时,还在清水塘边指挥家丁收“用水钱”。看到官兵,他脸色煞白,瘫在地上:“俺错了!俺再也不敢了!求你们饶了俺!”
试种田的隔盐沟重新挖好,芦苇苗补栽完毕,降碱膏也熬制了新的。王月瑶推着碱地耧车在田里走了一趟,锯齿铁铧轻松划破板结土,撒肥斗均匀地撒下芦苇灰,稻种落在松软的土里,被后面的木耙轻轻覆盖。苏婉跟在后面,给播好的种子浇促根液,动作熟练。
十天后,试种田的稻苗发芽了。嫩绿的芽苗挺拔,根须白净,田埂边的芦苇也冒出了新叶,青绿色的叶片随风摇曳,将碱地衬得有了生机。而刘铁牛按老法子种的田里,稻苗稀稀拉拉,叶尖泛黄,一扯就断。
刘铁牛蹲在田埂边,摸着壮实的稻苗,又看了看芦苇,脸涨得通红:“俺服了!乔主事,你们这法子真神!俺以前固执,瞎操心,以后俺听你们的!”他猛地站起身,对围观的农户喊,“都别愣着了!跟着乔主事干,碱地也能种出好稻子!”
农户们爆发出欢呼声,围着碱地耧车和芦苇丛问东问西。一个中年农户攥着乔郓的手:“乔主事,俺家五亩碱地,啥时候能帮俺家改改?”
“别急,”乔郓笑着道,“王姑娘联系了铁匠铺,赶制二十台碱地耧车,明天就到;苏姑娘的降碱膏配方写好了,家家户户都能熬,互助会还能帮着挖隔盐沟,不收钱!”
晌午,刘铁牛在自家院子摆了午饭。糙米饭、炒芦苇芽、稻花鱼,都是沛县的特产。“这芦苇芽,以前没人敢吃,”刘铁牛给乔郓夹了一筷子,“现在知道它能吸碱,俺们都把它当宝贝,炒着吃、腌着吃,香得很!”
乔郓尝了口芦苇芽,脆嫩的口感里带着淡淡的清香。苏婉递过一碗清热的芦根茶:“沛县的碱地水燥,这茶能去燥。李算盘的清水塘被收归公有,咱们可以把它改成‘蓄水改碱塘’,塘里种上芦苇和蒲草,既能净化水质,又能提供改碱用的芦苇灰。”
王月瑶拿着一张新画的“芦稻共生图谱”,铺在桌上:“我和刘铁牛商量了,在稻田里按‘五行’栽芦苇,既能隔盐,又不影响稻子采光。碱地耧车还能改改,加个栽芦苇苗的小斗,播种和栽芦苇一步成,省功夫。”
陈默捻着胡须,看着院外忙碌的农户,对乔郓道:“李算盘倒了,沛县的推广就顺了。下一步可以搞‘芦-稻-鱼’立体农业,芦苇吸碱,稻子产粮,稻田养鱼增收,每亩能比以前多赚三成。邻县丰县也是盐碱地,情况和沛县类似,可以让刘铁牛带着经验过去,农户帮农户,更容易被接受。”
林砚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算了算,改碱每亩成本十五文,碱地耧车每台租金四文,农户每亩能节省八文‘用水钱’,再加上立体农业的收入,今年至少能增收百文以上。”
傍晚,夕阳把盐碱地染成金红色。隔盐沟里的清水潺潺流淌,稻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芦苇丛里时不时传来水鸟的叫声。乔郓和团队坐在田埂上,看着农户们推着碱地耧车练习播种,孩子们在芦苇丛边追逐,手里拿着用芦苇杆编的小篮子。
“明天我和刘铁牛去丰县看看,”乔郓对众人道,“陈先生和林砚留在沛县,盯着芦稻共生的试点和蓄水改碱塘的修建;苏婉,你把降碱膏、促根液的配方和芦苇种植技巧整理成手册;王月瑶,你留在沛县,指导铁匠铺赶制改良后的栽苇耧车,等丰县确定推广,再带工具过去。”
苏婉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乔郓:“里面是浓缩降碱膏和防蚊药包,丰县的盐碱地蚊子多,你带在身上。还有这个——”她递过一小包稻种,“这是试种田里选的良种,耐碱抗倒,让丰县的农户先试种。”
王月瑶也递过一个碱地耧车的模型:“给丰县的乡绅看看,这是咱们在沛县的成果。要是他们的碱地有特殊情况,我远程改图纸,保证合用。”
乔郓接过布包和模型,指尖触到模型上粗糙的锯齿铁铧,心里满是踏实。远处的清水塘边,农户们正在栽芦苇,翠绿的芦苇苗在夕阳下泛着光,塘里的水被芦苇净化得清澈见底。农户们的歌声传来,是改编的沛县民谣,唱的是“芦吸千年碱,稻结万担粮”。
夜色渐浓,田埂边的灯笼亮了起来。乔郓看着身边默契协作的伙伴,苏婉在整理草药手册,王月瑶在和铁匠讨论耧车改进,陈默在和刘铁牛商量丰县的行程,林砚在核对明天的物资清单,赵虎在远处巡逻,身影沉稳。虽然丰县的推广还需费心,但看着沛县这片从“不毛碱地”变“希望田野”的土地,感受着团队的默契与农户的信任,他知道,只要顺着土地的性子,找对改碱的法子,再顽固的盐碱,也能变成滋养丰收的沃土。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