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冕大典前三日,天枢城看似一片祥和——鲁墨带领工匠赶制帝王冠冕与仪仗,冠冕上的五域宝石折射出璀璨光芒;李善调度粮草,保障大典物资;陈策操练天枢卫,军阵整齐划一。但乔郓的系统面板却弹出刺眼提示:【称帝进度90%,但核心矛盾未解决:五域利益分配失衡、旧贵族宗社盟串联、民生痛点未彻底落地,若强行加冕,恐引发五域分裂】。
果不其然,当天深夜,三股危机同时爆发,且都直指“称帝”本身:
- 中原与草原的“青川水源之争”突然激化——中原农民要引青川水灌溉麦田,草原牧民则需水源喂养牛羊,双方在河岸爆发冲突,甚至有人烧毁了中枢之前立下的“分水碑”,背后有人高喊“乔郓只重农耕,不顾草原死活,称帝后更无草原活路”;
- 南方香料商队联合西方商户罢市,抗议“中枢关税过高”——他们拿出中枢制定的关税细则,声称“跨域关税比本地高五成,是掠夺商户利益”,实则是宗社盟暗中补贴,煽动商户向中枢施压,要求“取消中枢关税权”;
- 天枢卫内部出现“兵种歧视”流言——有传言称“加冕后中原步兵将获优先补给,草原骑兵、西域弓弩手会被边缘化”,导致骑兵部与步兵部在训练中爆发斗殴,甚至有几名西域弓弩手偷偷离营,返回西域。
更致命的是,宗社盟(由五域旧贵族组成,核心是前朝皇室后裔“宗社公”)在暗中串联,将这三股危机捆绑,散布谣言:“乔郓称帝是为了独吞五域财富,压榨草原、剥削商户、分化军队,五域当各自独立,恢复旧制!”
乔郓的系统立刻深度分析:【三大危机均为宗社盟操纵,但根源是真实矛盾:青川水源分配仅靠分水碑,无长久水利规划;关税细则虽有地域适配,但未让商户参与制定;天枢卫补给制度未明确,导致兵种猜忌。若只镇压叛乱,不解决根源,称帝后必生内乱】。
次日清晨,乔郓紧急暂停加冕筹备,召集五域首领、能臣与各方代表,在中枢府召开“五域议事会”,而非直接动用天枢卫镇压。议事会现场吵成一团:
- 草原牧民代表拍案而起:“青川水是草原的生命线,中原农民占了大半,我们的牛羊都快渴死了!”
- 中原村长反驳:“春耕在即,没有水,今年就颗粒无收,百姓要饿肚子!”
- 南方商户首领质问:“关税制定前,中枢从未问过我们的意见,凭什么你们说涨就涨?”
- 天枢卫骑兵部统领巴特尔也沉声道:“若补给不公,草原骑兵宁可不入天枢卫,也不受歧视!”
乔郓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先让能臣各自拿出调查结果:
- 李善呈上《青川水源调查报告》:“青川年径流量有限,分水碑只是权宜之计,需修建‘分流渠’,引青川支流灌溉草原,再在中原修建水库,雨季蓄水,这样才能兼顾双方。但工程需三个月,耗资巨大,且需五域工匠合力。”
- 沙里温拿出《关税争议明细》:“商户抗议的‘高关税’,是针对奢侈品的,民生商品关税其实更低,但中枢未公开明细,导致误解。且关税用途不透明,商户担心被中枢滥用。”
- 陈策汇报《天枢卫补给调查》:“补给制度确实未明确,之前只说‘按需分配’,但各兵种需求不同,易生猜忌。且查出有宗社盟细作混入天枢卫,故意散布流言,煽动斗殴。”
真相逐渐清晰:宗社盟并未直接发动叛乱,而是精准抓住了五域未解决的真实矛盾,加以放大、串联,妄图让乔郓在“镇压”与“妥协”之间两难——镇压则失民心,妥协则失权威,最终让称帝之事不了了之。
乔郓当机立断,推出“三重权衡之策”,不再追求“一刀切”的统一,而是寻求“利益共赢”:
一、水源之争:“分时段+共修水利”
- 紧急方案:春耕期间,每日辰时-午时供中原灌溉,未时-亥时供草原饮水,由五域首领共同派代表监督,避免冲突;
- 长期方案:任命鲁墨为水利总负责人,抽调五域工匠,三个月内建成分流渠与水库,中枢出三成资金,中原与草原各出三成,南方与东方岛国捐助一成(用香料、瓷器抵扣),水利建成后,成立“五域水利署”,共同管理,系统提示【民生矛盾缓解度40%】。
二、关税之争:“透明化+商户共治”
- 立刻公开关税明细,区分民生商品(低税)与奢侈品(高税),张贴在各域商埠;
- 成立“五域关税议事会”,由中枢代表与五域商户代表各占一半席位,未来关税调整需议事会半数以上同意方可执行;
- 关税收入公开公示,七成用于商道维护、医馆学堂建设,三成用于天枢卫补给,让商户看到关税用途,系统提示【商户信任度提升35%】。
三、军心之争:“适配补给+清除内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