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真相后,乔郓没有立刻处置宗伯,而是返回中枢,召集五域礼官、百姓代表、能臣与议事院代表,召开“三源谷共治议事会”。会上,乔郓首先公布了宗伯收买工匠、破坏圣地、煽动民心的铁证——工匠的供词、矿物粉的检测报告、宗伯与工匠的往来密信。宗伯脸色煞白,却仍强辩:“即便如此,三源渠破坏圣地也是事实,工程应停工!”
乔郓没有理会他的狡辩,而是拿出小豆子和阿古拉记录的民意实录与圣地地图,缓缓道:“朕走访三源谷,百姓并非反对修渠,而是反对亵渎圣地。五域共治,不是让中枢独断专行,也不是让部分人借信仰裹挟民意,而是要找到两全之策!”
他当场宣布“三源渠共治调整方案”,这份方案既不妥协也不激进,而是充满了平衡与尊重:
一、工程路线优化,敬畏圣地核心
- 邀请五域礼官、百姓代表与工匠共同勘测,将三源渠的核心段路线向北偏移三里,绕开伏羲台、长生石、太阳神坛等核心祭祀遗址,仅需迁移边缘的三座小型石龛与图腾柱;
- 迁移过程全程由五域礼官主持,按各域习俗举行“圣地迁移祭祀”:中原用太牢之礼,草原用鲜奶祭祀,西方用香料献祭,南方用草药祈福,北方用兽皮祭拜,迁移后的遗址将在谷外不远处重建,规模与原样一致,由百姓代表监督施工。
二、设立“五域圣地保护署”,平衡保护与利用
- 保护署由五域百姓代表(各域两人)、礼官(各域一人)、中枢官员(三人)共同组成,全权负责三源谷的圣地保护、祭祀管理与工程监督,中枢不得单独干预;
- 明确“圣地保护条例”:核心区域严禁任何工程建设,边缘区域若需施工,需经保护署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且施工前必须举行祭祀仪式,施工中由保护署成员全程监督,防止破坏。
三、工程共治,让百姓共享红利
- 三源渠工程的施工队,优先招募三源谷周边的五域百姓,中枢提供高于普通工匠的工钱,同时包食宿、送医疗保障;
- 工程建成后,三源谷周边的百姓可享受“水利补贴”:中原农民减免三成灌溉税,草原牧民免费使用渠水,南方商户的航运费用减半,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工程带来的好处。
方案宣布后,议事院一片寂静。孔玄率先起身,躬身道:“陛下的方案,既尊重了五域信仰,又兼顾了民生大计,是真正的共治之道,臣赞同!”李善也点头:“优化路线虽会增加部分工期与成本,但利在千秋,且能赢得民心,臣支持!”五域百姓代表更是欢呼雀跃,草原老萨满激动地说:“陛下心中有百姓、有圣地,我们愿意全力支持修渠!”
宗伯见大势已去,瘫坐在椅子上,最终被耶律清带人拿下,按“煽动民心、破坏圣地、妨碍民生工程”三项罪名,判处流放西域,终身不得返回中枢。
三日后,三源渠工程重新启动。迁移祭祀仪式在三源谷举行,五域百姓代表、礼官、工匠齐聚一堂,按各自习俗祭拜后,小心翼翼地迁移小型石龛与图腾柱。乔郓亲自到场,与百姓一同搬运石材,他的皇袍沾满尘土,却赢得了百姓发自内心的敬重。小豆子和阿古拉也跟着帮忙,阿古拉负责记录迁移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小豆子则给工匠们递水送粮,账本上画满了祭祀仪式的场景与百姓的笑脸。
工程推进过程中,圣地保护署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署的百姓代表发现施工队的一名工匠不小心踩踏了草原的祭祀草甸,当即要求停工整改,工匠按草原习俗献上哈达道歉后,才允许继续施工。这种“严格监督、互相尊重”的模式,让工程既高效推进,又未再发生任何破坏圣地的事件。
半年后,三源渠主体工程完工。青川、漠水、南江的水系连通,中原的良田得到灌溉,草原的牛羊喝上了清澈的渠水,南方的商船直抵中原商埠,五域的航运与灌溉难题彻底解决。三源谷外,重建的小型祭祀遗址香火鼎盛,圣地保护署定期组织五域百姓共同祭祀,成了五域文化融合的象征。
乔郓站在三源渠的堤坝上,望着奔腾的渠水与往来的船只,系统面板弹出提示:【皇基稳固度95%,五域共治体制经伦理危机考验,民心凝聚力、文化认同感、律法权威度同步提升。剩余5%:需应对海外势力觊觎、跨域文化深度融合等长期挑战】。
五域首领、能臣与百姓代表齐聚堤坝,共同庆祝工程完工。李善感慨道:“陛下用平衡之道化解了看似无解的危机,让臣明白,治理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在各种利益与信仰间找到共赢之路!”孔玄也道:“圣地与民生并非对立,尊重信仰才能凝聚民心,改善民生才能稳固信仰,这正是共治的真谛!”
小豆子和阿古拉跑过来,手里捧着最新的“五域共治图鉴”,上面画着三源渠的全貌、圣地迁移祭祀的场景、百姓共享水利红利的笑脸。“陛下,现在五域既有通畅的水渠,又有完好的圣地,大家再也不用吵架了!”阿古拉兴奋地说。小豆子补充道:“保护署的百姓代表说,以后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共祭,还要邀请陛下一起参加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