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山有山的道。
人间的“规矩”,是另一番光景。
她沈懿,两世为人,看来要学的,还很多。
就在这时。
“呃……那个,道长……”
一旁的刘飞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和一丝打破沉默的尴尬:“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据我所知……‘赤脚医生’这个体系,早在八九十年代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您这张证……”
他斟酌着用词,目光扫过道长收回袖中的手:“它的法律效力……恐怕在现行医疗法规下,确实是……无效的。”
他声音不大,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清晰地击碎了道长最后一点自我安慰式的豁达。
“无……无效?”
清风道长脸上的从容和狡黠瞬间皲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实的错愕。
他捋着胡须的手停在半空,那双阅尽世事的眼眸里,第一次清晰地映出一种名为“茫然”的情绪。
他行医济世数十载,翻山越岭,救治乡邻,凭的是祖传医术、道门心法和一颗仁心。
这方寸之间的道观,十里八乡的乡亲,便是他行医的天地。他从没想过,自己悬壶济世,竟有一天会被冠以“无证”之名!
这“证”字,竟比那最难解的符咒还要令人困惑!
他下意识地又摸了摸袖袋里那张已然作废的卡片,喃喃道:“这……这救人治病,难道还要看一张纸的脸色?”
沈懿的眉头,在师父错愕的瞬间便已深深蹙起。
她清冷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如此凝重而锐利的神色。
行医资格证!
这个被张韵雅母亲当作武器掷出的名词,此刻如同冰冷的枷锁,清晰地呈现在她眼前。
前世,她沈家医术冠绝天下,她沈懿虽然也不曾被允行医,但她也曾以“药膳”与“金针”救人无数,何曾需要一纸凭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医术,靠的是望闻问切、药到病除的真本事!
可在这个时代,这“规矩”竟如此冰冷而强大,强大到足以否定清风道长数十年的功德,强大到让她都感到了切实的束缚!
比起前世家族的阻碍,似乎这个时代“证书”的阻碍也不小,没有这张纸,便如无根浮萍,寸步难行,甚至救人之后反遭诘难。
“刘教授……”
她的目光如寒星般投向刘飞,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探究:“这‘行医资格证’,究竟是何物?如何取得?需考何试?有何条件?”
她需要一个清晰的答案,一个可以让她和师父在这个“规矩”世界里立足的路径图。
刘飞被沈懿锐利的目光看得心头一凛,连忙整理思绪。他虽非医学界人士,但作为植物学家,长期与中医药领域打交道,加之知识广博,对相关法规政策也略知一二。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为这两位深山医者解惑。
“沈同学,道长,这‘行医资格证’,在咱们国家,正式名称是《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这是合法行医的必备门槛,受《医师法》等法律法规保护。”
他顿了顿,组织着更具体的语言。
“先说中医方向。”
他看向清风道长和沈懿,这是他们最关心的:“要成为合法执业的中医师,主流途径有两条。一是接受系统高等中医教育,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首先,需要具有国家认可的高等中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习年限通常是五年制本科或更长。
考试内容就是通过学历教育后,需参加一年一度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这个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实践技能考试重点考核中医临床基本操作能力,如四诊望闻问切、针灸、推拿、拔罐、常用方剂辨识与应用、常见病案例分析等。要求考生能在模拟或真实场景下规范、熟练地运用中医技能。
医学综合笔试涵盖范围极广,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
诊断学,四诊、八纲、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
中药学,中药基本理论、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毒性等。
方剂学,方剂组成原则、变化规律、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意义等。
还有不少中医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针灸学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
当然,必要的西医基础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医学伦理与法规等也需要考。通过考试后,需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如医院、诊所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在注册地点和范围内执业。”
刘飞看着清风道长愈发茫然和沈懿愈发凝重的脸,知道这条路对深山清修、传承古法的师徒二人而言,近乎天方夜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